飞龙之章 第二十四章 南来消息言是非(三)-第2/3页





    所有计划,经商、科举、做官在方才听到叶显莲的话后的一瞬就如浆糊一般迅速的揉捏到了一起,这一夜再难清晰起来。

    当然,还有一个计划也被再次忆了起来,那就是制造玻璃透镜,也许透明的玻璃本身在大明已不算稀奇,但能够视远如近的望远镜——如今称作千里镜——的东西却是样好东西,即便按照欧洲的时间来算,现在距离最早的望远镜雏形面世也不过十年,而且尚不知道广东之行本也让叶宜伟要在澳门招募玻璃匠人,而且即便没人制作玻璃,透镜视远的成像原理也很简单,用水晶打磨镜片也不是不行,至于银镜反应,那更是中学课本便有的内容,多试几次王星平相信自己身边的这些巧匠还是有很大几率做出合用的镜子的,看来玻璃厂也并不是不能有啊,他心头这样想着。

    如何将叶显莲送走他已经记不分明,只知道第二日早上睡到极晚,倒算是好生补了一觉。

    今日依然是休息,王星平收拾心情,将叶显莲、王小六并丁氏叔侄一起带去了筑城的工地,城墙还在夯实地基,但围着城外的城壕已经挖了不少,并不是简简单单围着城墙的基址一圈,而是分成两三层的错落有致,两道壕渠之间只留有些微通道。王星平光看这地形便知,若是等壕渠全部修治完备再引入南明江水后,那只要在外城这里有一支驻军,光是这城壕不用城墙也能挡住不少贼人。

    自己和杨文骢虽然合作画得一手好图纸,但于这城池构建上的细节确还要学习许多,恐怕并不比研习经典容易。

    到陆广门时,却见马士英已经早早在那边等着了,身旁站着的那个不是杨文骢又是哪个。

    见到王星平来了,杨文骢先迎了上来,“小平今日倒是来晚了。”

    “昨日陪伙计们多喝了两杯。”王星平并不隐瞒,却反问道,“少日不见,学兄你倒是怎么得空了,不在家中温课?”

    “也要学得进去才行,这些日子快把为兄憋闷坏了,正好在这工地上敞快敞快。”

    马士英也在旁帮腔,“应龙的学问明年的乡试当是能中的,出来透透气也好,免得将脑子憋坏了。”

    王星平呵呵一笑,“学兄这倒真是读万卷书莫如行万里路了。”

    马士英听到王星平的这句后独自品味了一番,道:“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自不可偏废,天成加的这‘莫如’二字却也颇有神韵。”

    王星平闻言一愣,难道此时还没有这话不成?

    却是杨文骢也在附和,“这话真是妙极。”

    “所以说学兄也觉得更愿行万里路咯?”王星平看着杨文骢问道。

    杨文骢性子豪爽,闻言眼中一亮,“小平莫不是又有什么好耍的事体要做?”

    “好耍倒是未必,不过确实有趣。”

    杨文骢听了果然入巷,“有趣便好,说来与为兄听听。”

    “听不如做。”

    “做……”杨文骢有些急了,“但总要听听是什么事情。”

    “千里镜。”

    “哦,小平你知道如何做?”

    杨文骢如今对王星平也算了解了,如果不是参透了原理,光是什么时新的好玩事物他绝不至于出来卖弄,显系又有什么打算。

    王星平也略为诧异,他说的居然不是‘那是什么?’

    毕竟按照过去课本上得来的记忆,最早的望远镜应是1608年荷兰米德尔堡的眼睛匠师汉斯?利珀塞兹海所制。望远镜之不同于水银镜无法技术封锁,正是因其是从自十三世纪意大利人便发明出的眼镜演化而来,其制作原理大体已为世人所知,且凸透与凹透二镜形态直观,只要稍微精深一些的玻璃匠人看上一看也能自作,故而发明时间不长也传到了万里之外的中国。而且以王星平当下所见,这最早的千里镜恐怕发明时间当会比荷兰人更早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