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之章 第二十一章 国政两权方生变(五)-第2/3页





    这话倒也不错,私冶虽然炉丁不过是个利其雇募,上面大头的租税、常例都是各家山主、矿主乃至总甲、地鬼得了,但好歹来去无涉。而官营的铁冶则多是摊派,且底层的炉丁更无保障可言,相较之下甚至不如作田的佃农轻松。

    王星平听完又道:“那何以又跑到重庆来呢?”

    汪革问言又是一叹:“原本阿母家中在重庆府有个亲戚,不意投奔来时已经不知去了哪里,府城中无处落脚,夜中盘查又紧,我这等逃亡户便只得望江北来了,想着先混上些时日待秋凉后再往湖广去看,听说那边也有不少铁冶,却比四川要过得。”

    武昌府兴国冶的铁山年产官铁近三百万斤,光这一家的产量便抵得上川中数倍还多,四川这里除了本地所产,多用的便是湖广的铁器,这事倒也不算新闻。

    在船中有一搭没一搭的问着话,这汪革倒也老实,对于所知之事并无半点隐瞒。

    其实王星平也是思虑了很久,赚钱的买卖几乎都不是自己轻易能够染指,蹇家所涉的粮食交易虽然还算大宗,但自家也在做着粮食贸易,其中的问题自然清楚。虽然粮商也有囤积居奇之利,但在王星平看来没有实业支撑,遇上一点变故也就是旋起旋灭。短时间内想要依靠科举混个官身并不现实,这样一来他也就更加迫切的想要找些正经营生来做。

    目今看来盐市上虽然做了一波行情,但也就是侥幸,而且食盐有专营之利,他小小年纪又没有根基,贩卖私盐是万万做不得,海外的贸易在这内陆之地更是不好搞。一时之间虽然拿着银子却有坐困之忧,让人奈何不得。

    思来想去,最后这心思也就着落在了冶炼这粗重营生上来了,贵州农业虽不发达,好在矿产还算有些,周边各省也有足够的资源和市场。虽然大多数矿场都是官府所有,但相较而言冶铁确实比起粮食贸易能有更多的利润空间,前提是只要自家的东西够好。

    别的不说,大明的铁锅可是驰名中外的,这并非是用这锅子做饭当真好吃,还是因为铁好的缘故。

    王星平已经想好,如今手中的本钱若是回到贵阳开设一处铁厂倒是应该够了,以他的见识倒也应该不会亏本。

    王尊德现下正在广东出按,王星平也有心请他帮忙,广州离着佛山不远,此时广东的佛山镇是与北直隶遵化镇齐名的大明两大冶铁中心,佛山镇一天的产铁就达六七千斤,这是穿越前就反复被当时的执委会提起的数字。而佛山和遵化所以能够成为两大冶铁中心,正是因为一南一北对于铁器外销的大量需求。

    北边的蒙古,自太祖立国以来便对边贸严控,失去了山西和辽东的铁矿来源,蒙古的冶铁业迅速倒退,到了如今的光景,听说有些偏远的部落已经不得不靠骨簇来制作箭头了。而每年北方沿边各处的互市中蒙古人需求最多的就是内地的铁制农具和铁锅,盖因这些东西不光民用,也有被拿去重新打制成兵器的。

    而无独有偶,同样的铁锅在佛山镇也是一桩有着大好销路的产品,此时不仅贩运于荆楚和闽浙,还远销外洋,南洋诸国也一样视其为紧俏的商品,世间更有‘铁莫良于广铁’之语,就连欧洲人一样对中国铁器称道。

    因着冶铁一项,佛山镇不仅出铁匠,各种手工业也异常发达,而澳门那里的兵工厂,工匠干脆不少就是来自广东的招募,葡萄牙人更多只是参与火枪和大炮的设计而已。只要肯出工价和安家银子,相信那里的工匠是愿意来贵州做事的,如果能够再招募几个懂技术的外夷那就更好了,至少王星平对耶稣会在远东的传教热情还是抱有很大希望的,纵使他本人感兴趣的只是他们的技术。相信以那位族伯的官威,帮侄儿找些合用的工人都不用他亲自出面过问便能办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