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之章 第十三章 佽飞禁旅严千帐(七)-第2/4页





    高大的记功‘铜柱’也终于完成了最后的修建露出了设计的真容——穿越者在婆罗洲的第一座灯塔,建成之后全高18米,无疑是此时此地最高的人造建筑。设计的灯光射程虽然不过19海里,但方圆26海里的海面上都能看到明亮的光芒。如今的夜晚,无论是在纳闽岛上,还是整个八甲湾的西面,都能看到位于思礼港上的这一处地标,即便是夜间行船,也便有了依仗。

    在海湾中捕鱼安稳了不少,许多疍户也愿意让子弟在奢遮的宋人学校中读书了,无论如何,跟着有本事的人便能学到本事,光是能学会宋人那撕扯不破的渔网做法也是值了,何况还不要自己供养饭食,朝廷的威望就在这样的点滴中积累了起来。

    港中西南的一处正是刚刚落成的商业区,如今已经有了纵横连接的道路,宽阔的街道全由青石凿成的石板铺就,城中的工匠全都更加愿意将自己开采的史料卖给给价公道的大宋官府。

    地面上早已是许多日子见不到一点垃圾,在南洋的诸多城寨中,实在是希奇得很。两旁的三层小楼都是一般模样,白墙灰瓦,完全看不出区别,若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所有房子全都装上了透明的平板玻璃窗。

    玻璃的制作并不算难,二十二世纪的教具都能够轻松的在学校实现制作玻璃的实验,但要在婆罗洲建起足以量产的玻璃工厂,很难说简单与复杂。或者说技术上简单,现在还在学校中学习的本地学生,有个两三年的历练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原料就需要花费一些心思了。

    …………

    纳闽岛东面,隔着潮流的海峡东岸,是一处已经被命名为嘉宝的所在,十里宽的海峡在南海和八甲湾中沟通,每年的春秋两季,随着洋流与潮向的变化,海中的贝类会被带到位于八甲湾东面的嘉宝外海,那里是嘉丽河的河口,如果沿着嘉丽河朝着东北的源头走上一天,再往北行二十里就能到达张家港,也即是原先的瓜拉彭尤,如今一条简易公路也正在沿着这条线路修建。

    从这条线路到张家港,比从八甲湾绕上一圈至少要节约四天路程,自然便捷了不少。

    如今的嘉宝建起了一处简易港口,勉强足够四百多吨的8154渔船停靠,许多建筑材料和机械就是靠着类似吨位的平板拖船硬生生给拉到了岸上,不过那已然是半个月前的事情了。

    嘉丽河被河口之内的一处小岛分成了两股,经年累月的冲刷让此处的海湾中形成了一处海中的洼地,经过海峡被潮流带入的贝类在此日积月累,在河口的海底堆叠了不知多少。一来对于这些贝类,当地甚至连疍民也不会去尝试食用,若是不慎撒网打到,还会损伤渔网,亚麻编制的渔网并不经用,极易被贝壳划破,故而八甲湾东岸靠近嘉丽河口的地方虽然颇为避风,海浪也总是平静,但渔民们却都不爱来。

    但最近的两周,情况却反了过来,从十多天前开始,当嘉宝玻璃厂的厂房搭建起来后,宋人在此地高价收购各种贝类的消息就不胫而走,渔民们也便多了起来。

    生产玻璃需要的纯碱在纳闽岛上便能制备,‘侯氏制碱法’简单易用,二氧化碳和盐水的产量实在不用担心,唯一可虑的除了劝农司也在不断要求调拨的氨气资源外,其实并不存在问题。

    至于方解石和石灰石,在找到足够规模的石灰矿之前,依靠此地丰盛的贝类产量也还可应付,烧制的贝壳便能制备足够的石灰石,在发现大规模的方解石矿前,利用石灰石加以精制也不是不能接受的方案,毕竟详说起来,这两样也都是同类的物质,短时期内玻璃的产量也还要控制,政事堂并不打算很快就让这种垄断奢侈品的价格降得过低。况且即便渔民疍户的生产效率不够,让渔轮拉着拖网在八甲湾中走上一圈,也就能敷许久使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