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出嫁(下)-第2/3页





    “嗯,都怨阿兄。”郑绥咕嘟道,新月眉微蹙,又舒展开来,“阿平,我还是喜欢你笑的样子。”说着,玉指在眉梢流连。

    熟悉的眉眼,一切都变得鲜活起来。

    “阿平,我们以后一定会同心同德的,对不对?”

    这一回,郑绥脸上的笑容已隐去,听着声音不大,但语气却沉重许多。

    一字一字的,似敲打在心口上。

    这一回,桓裕没有立即回答,半晌方问道:“你想要我说什么?”目光复杂地盯着怀里的人儿,两靥红晕,映得三月桃花犹自羞,水眸潋滟,使得湖上波光暗失色,手上的劲儿,不由自主地又大力了几分,直到郑绥有些不舒服,微微挣扎了一下,方回过神来。

    人已经在他怀里了,他还计较什么,心之所求,原也不外如是。

    渐渐,眼底多了几分清明,在郑绥耳边轻轻说了声,“你放心。”抱起郑绥,往院子里走去。

    天上的繁星,不知何时,已悄然隐去。

    夜深人静,偶尔有犬吠声传来。

    ——*——*——

    迎亲的队伍抵达庐陵,已是三日后。

    因吉时在晚上,婚礼也是在晚上举行,一行人中,郑家送亲的人一律至别院停歇,桓家迎亲的人,已先一步回郡公府。

    “桓家的人都走了?”

    “都走了,除了桓十郎君留了下来。”辛夷带着终南等一干婢女,一边给郑绥脱礼服,一边回道。

    郑绥倒不意外,桓十郎君,即桓覃,打小就一直跟在桓裕身边,“稍后,你派人去把诫郎君请来,我有事找他。”她回来那阵子,诫郎和言姐儿兄妹,去了一趟吉州看望母亲,她临出嫁前才回来。

    “喏。”辛夷应了一声。

    坐了三天的马车,浑身酸痛得厉害,郑绥一身素色便服,靠在隐囊上,由着几个小婢女给她揉肩捶腿,直到辛夷领着诫郎进来,方把人都打发了出去,坐直了身。

    “你们也下去。”看着还留了下来的辛夷、终南,郑绥又开了口。

    俩人心中吃惊不已,尤其是辛夷,自从采茯离开后,郑绥的事从没有瞒过她的,衣袖让终南轻拉了一下,辛夷只愣神片刻,忙地应声喏,出了房门,又在门外守着,不让其他人进去。

    “不知姑姑找侄儿来,可有什么事?”

    “你先坐。”郑绥望着站在面前的诫郎,不可否认,郑家郎君的容貌皆不差,诫郎也不例外,眉目俊朗,神采英拔,自回郑家后,几年下来,更是仪止谦谦,谈吐从容。

    诫郎在对面的榻席上坐了下来。

    “你母亲可安好?”

    “吃了宋疾医开的汤药,病情已经转好。”

    这位宋疾医,当年在京口给郑绥瞧过伤,原本是济和堂的一名医者,五郎君郑纬见他医术不凡,后来,便亲自请他来郑家做供奉,这些年,凭着精湛的医术,在郑家的名声越来越大,乃至于能请他出诊的机会越来越小。

    前次还是因为五郎君郑纬发了话,才跟着诫郎去一趟吉州。

    “我听言姐儿说,你这趟来庐陵后,会直接跟着十四叔去北地见二叔公。”

    郑诫点了点头,“刚一回郑家,十四叔公就和我提过,伯曾祖来信,希望我能早日去一趟荥阳,拜见他老人家。”

    “你是该回去一趟。”郑绥极为赞同,上回诫郎去北地,是在阿耶丧礼之后,那时,家庙被毁后还没有修建完成,哪怕不为拜见二叔公,为了家庙祭祀也要回去,“去家庙给祖宗上香告文,如若三叔公和叔祖母在天有灵,见了也能欣慰一二。”

    “叔曾祖也这般说。”郑诫微微垂了下头,自从几年前认回郑家,他便对三房当年的遭遇了解得十分清楚,这些年,他渐渐有些明白,为什么当年父亲,明明自己满腹文章,却不允许他读书,只教他识字,为的是不做睁眼瞎。

    郑绥自是明白,郑诫口中的叔曾祖是指四叔公。

    想着郑诫会直接去北地,有些话,郑绥便直接说了出来,“我找你过来,是有件事需要你帮忙。”

    说到这,顿了一下,望去郑诫,“你也知道,四房送了两名小娘子做我的陪嫁,原本我是不答应的,只是拗不过五兄,才带着她们出门,眼下既已出了临汝,到了庐陵,所以想请你把这两名小娘子,今晚悄悄地送回我在临汝的陪嫁庄子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