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8章:亚皇畅想-第3/5页



        把家搬到东亚之后,这里的形势就不容乐观了。

        渤海是内海,黄海是准内海,东海属于半内海,法国舰队向东进入太平洋需要经过倭国控制的海峡。

        万幸的是,倭国与韩国虽然均为明帝国的盟友,但两国的军事实力,特别是海军舰队规模并不算大。

        倭国海军包括四艘七级战列舰、一艘一型航母、两艘六级巡洋舰、两艘五级巡洋舰、十二艘四级驱逐舰、十六艘三级驱逐舰、十二艘二级护卫舰、十艘一级护卫舰。

        韩国海军序列为两艘七级战列舰、两艘六级巡洋舰、两艘五级巡洋舰、八艘四级驱逐舰、八艘三级驱逐舰、十四艘二级护卫舰、十二艘一级护卫舰。

        往南的普鲁士海军,近些年在明帝国的扶持下,实力也有所增长,对比十年之前,应该算是飞跃式的进步了。

        已经陆续服役了一艘七级战列舰、两艘一型航母、一艘六级巡洋舰、一艘五级巡洋舰、八艘四级驱逐舰,四艘三级驱逐舰、六艘二级护卫舰、六艘一级护卫舰。

        荷兰海军则算是本地区除了法国之外,实力最强的一股力量了,不过由于搬家的原因,近些年还没添置新型主力舰,仍然保持着七艘战列舰与两艘航空母舰的规模。

        明帝国海军在北方的基地有东城、南城、蟹钳湾,以及位于东海的济州岛。

        在南方的基地有岘港、金兰湾、苏比克湾、新加坡、巴达维亚、三宝垄、达沃等一连串的基地。

        明帝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防务由第一舰队来负责,通常下辖六艘航空母舰、两艘战列舰、十艘巡洋舰、二十艘驱逐舰、二十艘护卫舰。

        只考虑这支舰队与其盟友的话,那么法荷普三国与明倭韩三国的航母数量对比为6-7,只是处于微弱劣势,而战列舰对比为20-8,原欧洲联合舰队一方占据绝对优势。

        尽管韩国与倭国在明帝国搬家之后,获得了宗主国的鼎力支持,路易十四也知道老朋友的用意。

        但他认为就算两国海军规模得以扩大,也无法力敌法国与荷兰这样的老牌海军强国的联手,更别还能加上普鲁士了。

        通过换地,普鲁士获得了明帝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这三大主打产品的产地,也是其最为富庶的地方之一的江南地区。

        加上南都的工业以及马鞍山的铁矿,让普鲁士的经济状况大幅度的改观,每年税费收入可达一亿银币以上。

        加上朱慈烺在搬家前后打折处理给腓特烈的一些主力舰,让原本形同虚设的普鲁士舰队也变得有模有样了。

        柯尔贝认为现在普鲁士的国力约等于三分之一个法国新本土,或许可以接近百分之四十,这个增长量就非常可怕了。

        好在普鲁士没有海外属地,只有东南沿海这么一块地皮。

        除非腓特烈可以吞并梅克伦堡-什未林与汉诺威这两个公国的地皮,否则根本无法抗衡己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