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章:各方博弈-第3/4页





    等打败了奥军,自己再携手索别斯基,让清军明白谁才是欧陆的主宰者!

    不论是奥斯曼还是清军,都是名副其实的外来入侵者!

    既然圣战已经开始,那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坚持下去,直至赢得最后的胜利!

    侯赛因在接到清军在摩拉维亚作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信后,便让麾下各部开始挖掘战壕。

    既然对方想要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那自己就奉陪到底好了。

    不光是战壕,连临时住所也要一并造好,以便在战场过冬。

    同时做好两手准备,如果对方突然撤退,己方一定要立即追击。

    否则,那就在布达佩斯外围一起过新年好了!

    在一六七六年夏末至一六七七年年初这段期间里,利奥波德损失了十万人,摩拉维亚还被清军柔躏了一顿。

    索别斯基的翼骑兵在布达佩斯与马丁两地的作战中接连失利,也有十万规模的伤亡,波兰的中东部地区也惨遭清军洗劫。

    由于采用的战略战术都比较得当,奥军的损失不到两万人,不过放弃了已经占据的波兰南部地区,北上华沙的计划也戛然而止。

    顺鸡在多尔衮的努力下,不光从波兰和摩拉维亚得到了不下上万头牲畜和超过三十万奴隶,还拿到了十万多石的小麦。

    兵力损失不过万人,不论是战损比还是投资回报都堪称行业翘楚。

    算是这大半年以来,欧陆战场上的最大赢家了……

    为了找补回来,利奥波德命令十万帝国部队进驻摩拉维亚,名义是协防,同时帮助当地回复春耕。

    等春耕完毕,再让这十万部队从多瑙河东岸南下,在舰队的掩护下,增援绍姆贝格的部队。

    确保绍姆贝格所部的兵力在四十万以上,对侯赛因拥有一点五倍的兵力优势。

    同时让汉诺威、巴伐利亚、勃兰登堡-普鲁士、萨克森这四个盟友再次各增兵两万。

    加上原来的十七万人,使多瑙河西岸的兵力增加到二十五万。

    反奥联军的总兵力达到六十七万,在索别斯基的部队不驰援战场的情况下,也对奥军形成相对的兵力优势。

    易卜拉欣也没闲着,尤其是看过了侯赛因遣人拍摄的关于布达佩斯外围,敌军所挖掘的连绵不绝的战壕与成千上万的帐篷之后。

    这位苏丹便更加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丢失了克拉科夫之后,他不允许战略重镇布达佩斯再失守了。

    增派部队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过前期只能派过去十万人马,含三万骑兵与七万步兵。

    不过包括一个营三十六门从明帝国进口的新式重炮,五百辆蒸汽坦克,十艘飞艇,以及本土生产的火炮上千门和战车上千辆。

    蒸汽坦克里有一百辆是装有机枪的新款型,余下也是明帝国新制造的,不过是旧版本。

    明帝国同意每年向奥斯曼出口至少两百辆安装了机枪的新式坦克,每季度交付五十辆。

    如果产能有余的话,数量或可增至一百辆,这让易卜拉欣在高兴的同时也憧憬起来。

    明帝国皇帝同意每年向己方出口两千辆旧版新坦克以及少量新版新坦克,这势必使得奥军战斗力倍增。

    重炮方面,每月可交付半个营,也就是十八门,全年可达两百一十六门,射速等同于数量十倍于此的普通重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