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太子传奇-第3/4页





    没错,那本《太子传奇》就是某新皇让非著名家陈忱写的。

    这货很有写作天赋,看了《关外秘史》之后便手痒难耐。

    在被厂卫找上门时,还以为自己犯了事。

    等见到正主,闻言之后方才恍然大悟。

    某新皇给了他一个故事梗概,作为参考,还提供了一个历史上著名的逆天改命级强者——光武帝刘秀!

    陈忱拜读过吴伟业的作品,又得到某新皇的点拨,先试写了两万字提交上去。

    经过某新皇的批改之后,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以及应该走的方向,之后便下笔如流水了。

    《太子传奇》一连出了三本之后,便成为了在销量上与《关外秘史》相匹敌的了。

    与后者着重描写关外那个团伙不同,《太子传奇》的重点是爽,也就是某太子码人去打辫子,捎带脚再写一些情节,作为点缀。

    可以说是七分冷血,三分热烈,这样的内容安排更能吊起读者们的胃口,达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所以只用了半年时间,陈忱便达到了每本收入达到上千两的水平,成功跻身大明一线家的行列了。

    同样作为热门的作者,陈忱也很想见到《关外秘史》的作者。

    但出于安全考虑,还是作罢了。

    对方的家人见到自己,说不定一个不经意的对话,便可能泄漏自己的身份。

    靠打东虏吃饭的人,决计不能让城内的东虏细作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

    由此引来杀身之祸,那就得不偿失了。

    某新皇对于每位自己恩准方才写作的作者,都给予了高等级的保护措施。

    除非厂卫自己泄密,否则外人很难得知作者的身份。

    能得到保护作者的差事,厂卫们也都非常满意,毕竟是份肥差。

    该吃吃,该喝喝,银子一点不少,还能第一时间看到新上市的书,再不知足就过分了。

    北都传媒市场的繁荣只是大明走向中兴的一个缩影,因为识字的人多了,购买书籍报刊的人自然就多了。

    某新皇在十五年之前,便在北都设立了小学,十年之前又中学。

    在国子监更名为北都大学之后,经过十年发展,这套升学体系也就逐渐成形了。

    北都的小学、中学、大学各需要念五年,只有学生的课时与成绩均达标,方可得到毕业证。

    小学是免费入学,不收任何费用,但毕业之后需要自谋出路。

    中学也是免费入学,但需要在小学毕业之后经过考试,合格才能被录取。

    不过中学是定向培养,毕业之后不愁生计问题,自有商家上门招人。

    大学也需要经过考试才能入学,难度更大,门槛更高,但毕业之后的就业前景空前的好。

    这是指经过考试的学生,对于那些家里不缺钱,买个名额就读的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回家接盘了……

    获得毕业证的大学生可以进翰林院做学问,可以去科学院参与科研项目,可以在朝廷或地方当个芝麻官,还可以去企业做管理工作。

    因为大学有很多专业,譬如寒门子弟,可以就读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之后便可成为经理人了。

    某新皇当年的培训班就办了一期,以至于后来听课笔记的价钱都被炒上了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