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安装备胎-第3/4页





    啊~哈哈哈哈……

    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出缺问题,幺鸡随即抖出了备用方案,这就是当首辅被下狱的办法:“今内阁与六部出缺甚多,本宫以为不可如此,须调派饱学之士担任才是。现任命吴甡为次辅,张国维任工部尚书,刘理顺任工部左侍郎。擢升左懋第为户部右侍郎,堵胤锡为吏部尚书,吴麟征为吏部右侍郎,范淑泰为礼部左侍郎,倪元璐为礼部右侍郎。命冯元飙为兵部尚书,王家彦为兵部左侍郎。另补冯铨为礼部尚书,金之俊为兵部右侍郎,叶初春为刑部左侍郎,李元鼎为刑部右侍郎,张忻为工部左侍郎,谢升为吏部左侍郎,刘正宗掌翰林院,张煊为右都御史,王正志为大理寺卿。”

    前半部分是幺鸡比较看好的人员,后半部分从“另补”开始就是薛国观今早递上来的名单,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毕竟当时前首辅在在位呢,再说这九个人也是名副其实的肥羊,捕宰多可惜呀。

    幺鸡自行任命的有十人,另有九只请君入瓮的蛀虫凑数,加起来就完全可以填补目前朝廷空出来三品以上的肥缺了。

    哪天心情不好,还可以再刷一波大臣,立威又赚钱!

    嗯!咱就这么办,没毛病~!

    举荐举荐徐光启、李之藻、孙元化的瞿式耜正在家务农,因为被削职了,这锅还是便宜爹的!

    击败老回回、革裹眼所部的袁继咸尚在湖广,也没必要调到京城,刚好留在那里继续狙击。

    丁启睿巡抚陕茜,正在替孙传庭看老窝,把他挪走,老孙头又没及时回师的话,西北还可能陷入危局。

    何腾蛟在两淮,蔡懋德在河楠,傅宗龙在泗川,也没有必要将他们调往京城,留在原地官升三级,调兵遣将,等着“包粽子”也挺好的。

    目前能在京城立即走马上任的能人,也就数吴甡、堵胤锡、左懋第、张国维了,堵胤锡能力颇强,可独领吏部,顺势进行整顿一番。左懋第太年轻,还不到四十,尚须历练。

    根据某太子所制定的基础设施大战略,张工程师画完图纸便要去山栋码防御,没工夫处理内阁这点破事,也就不在考虑之列了。

    吴甡曾任河楠、陕茜巡按,山茜巡抚,前番入阁时,又与野舅舅周延儒掰过手腕,最后虽然输了也是虽败犹荣,因为野舅舅有人撑腰,这“锅主”不言自明……

    作为次辅,吴甡的资历与能力都是合格的,只要圣上不是耳聋眼瞎,他就能胜任此职务。

    让吴甡当次辅,就必定有人要做首辅,幺鸡早就想好了任选。

    首辅与次辅,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必须有一个人要给太子背锅才行。

    吴甡背锅是大材小用,本末倒置,所以“御用背锅侠”就……

    本届内阁有一个首辅和一个次辅就足够了,不需要那么多的废物阁老,还得给他们另开一份补贴。

    安上一堆“德财兼备的备胎”之后,内阁与六部充值完毕,朝廷又可以正常运转了。

    此举让盼着出事的某些人不禁大跌眼镜,太子这一手只怕是早就准备好了。

    今天的阅兵阅地幺鸡很不高兴,蛀虫在吃银子,内阁被一锅端。

    当着老孙头麾下三万小弟们的面,显得太子领导很是无方。

    若不是能继续发饷,将缺口堵上,换成束手无策的甩锅爹,现场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乱子。

    对于甩锅爹来说,“继续发饷”这个词是不存在的,因为根本就没钱发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