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父与子深夜长谈



    最终经过反复的讨论,将突厥旧部分布在东自幽州,西至灵州之间,同时将突利旧时所统之地,设置了顺、祐、化、长四州,分别设立都督府。

    将颉利旧时所统之地设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统领各部民众。

    将突利封为顺州都督,使其统辖各部酋长。

    封阿史那苏尼失为怀德郡王。

    封阿史那思摩为右武候大将军、怀化郡王,使其统领颉利旧部于河南之地。

    对其他各府州,也分别封其酋长为都督、刺史。

    到达长安的突厥酋长们,都封为将军、中郎将等官,布列朝廷,封五品以上一百多人,入居长安者就接近一万家。

    大家讨论完毕以后,李二在高台上站了起来,看着底下的大臣开口说道。

    “突厥是少数民族,但少数民族也是人,他们的生活情况与我大唐不一样。作为君主,朕忧虑的是恩德并重,不必多疑有何不同。因为实施恩德,则四方各民族可以使它亲如一家。

    如果猜忌多,那么即使是骨肉之亲,也不免沦为仇敌。突厥穷人多,民众多,朕都可以收养他们,他们会知道感恩,人情都会深入在骨髓,难道他们还会为患!

    而且他们与薛延陀部落基本相同,他们不向北投奔薛延陀而南归投奔朕,这种情况可以看出他们其实对大唐是很期待的。”

    乔成听到李二的话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这就是各民族大团结的雏形啊。

    两仪殿里一群人齐齐拜倒在地,山呼万岁。

    ……

    ……

    夜。

    长公主府。

    “成儿,今日在两仪殿,陛下为何不推行新政了?难道他不想推行新政了吗?”

    乔师望坐在主位上,看着下首的儿子。

    “回父亲,并非如此,陛下是肯定要推行新政的,因为我大唐再也没有比陛下更适合推行新政的了。

    军权集中,这是其一。即使领军在外的将军,也都是陛下多年以来的拥护,他们对陛下的感情不可概论。

    君臣同心,这是其二。朝堂之上虽有争论,但都是政见不同,无关其他,君臣一心都是为了大唐。

    士族衰落,这是其三。常年的战乱,使得五姓七家士族望族已经不复往日繁盛了,如今正是消除他们的最好时机。”

    乔成看了看屋外,小心的对父亲说到。

    府中有李二的眼线,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所以一般父子俩聊天的时候,身边都会有庐陵长公主或者婉姨坐在一旁,今日房间内是庐陵长公主,外面都是她安排的人站在屋外。

    乔师望看了庐陵长公主一眼,开口问乔成。

    “既然如此那陛下为何停止了新政?”

    乔成抬头看了母亲一眼,后者满眼都是宠溺的看着自己,他对母亲笑了一下,又转头对乔师望说到。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

    陛下跟父亲都是大智慧之人,您们所推行的新政必然既符合大义,又符合利益。

    从大义上来说,新的科举制的推行,大大的增加了士子们的积极性,每年一试,极大的提高了士子们的动力,增加了士族的数量。

    故陛下登基的事情,就不会再被五姓七家的人一直利用,新士族的增加,事情也会被逐渐遗忘,陛下也就会越来越容易控制士族。”

    乔师望喝了口水,笑了笑说到。

    “所谓大义,乃是国富强兵之大义。

    利益,乃是陛下之利益,此乃天下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乔成听到乔师望的话,忍不住笑出了声音来,又看到母亲再瞪他,只好收敛笑容,正经的说到。

    “说到利益,父亲首推新政,会一跃成为天下士子的领袖,如同魏之陈群、司马懿,从此以后,天下熙熙攘攘的人才,皆出于父亲之门下,到时候乔门如市,这才是最大的利益。

    所以,这让陛下有些不放心了。”

    “哈哈哈哈!!

    成儿多虑了,你刚才所说的熙熙攘攘的人才,那皆是陛下之人才。

    陛下知我,我知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