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献新政群臣震惊



    温彦博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摇头晃脑的说到。

    “汉光武刘秀,曾将突厥全部迁到河套地区,集中管理,臣以为我们也应该效仿一下。”

    “不可!”

    萧瑀站了起来。

    “臣以为,应该将他们化胡为汉,全部将其迁到中原内地,把他们散居各内地州县,用汉人慢慢感化他们,使其同化为汉人。”

    大家听到萧瑀的话,不由得都点起头来。

    李二看到魏征犹豫了半天,想要说话却不出声,开口问他。

    “玄成,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魏征看了看颜师古和窦静,站了起来。

    “陛下,臣以为,应将突厥遣返到河北之地,然后在各地域设置酋长,让其各自统领,分而治之。”

    颜师古跟窦静也是站起来点头附议。

    “不可……”

    “此议不可……”

    “陛下……”

    “臣以为……”

    “……”

    “……”

    一时间殿内群臣纷纷争论了起来,乔成看着众人,坐在原地无语的摇了摇头。

    “子彦,想什么呢?”

    李承乾跑到了乔成的面前,低声的问他。

    乔成抬头看了看李承乾的样子,又看到李泰也准备凑过来的样子,他赶紧抬手对李承乾摇了摇手,站了起来。

    李泰看到乔成站了起来,一下子愣住了,待在原地不动弹了。

    “六郎,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李二的声音,让众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他,乔成赶紧摇手解释。

    “陛下,臣只是起来活动一下筋骨而已,并没有什么话要说。”

    李二等他说完了,继续说道。

    “无妨,既然站起来了,就说一说你的意见!”

    “六郎说说吧,让我们一起听听!”

    房玄龄亦是如此劝他。

    “六郎才思敏捷,常有上好言论,如今我们群臣同朝,大家洗耳恭听!!”

    长孙无忌的话说完以后,一群大臣们也都分分附和,如今乔成得圣恩,这是满朝都清楚的事情,有时候李二也会听取他的一些建议,尤其是一些从来没有发生的事情,更是如此。

    长孙无忌的话里,总是透着一股阴沉,看着他胖脸上的笑容,乔成心中骂着他,但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赵公抬爱了,诸公客气了!”

    乔成对着长孙无忌拱了拱手,又对着四周拱了拱手,笑容满脸的说着。

    “既然陛下和诸公都让小子说一说,那我就斗胆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其实东突厥已然归顺,那他们就是我大唐的子民,既然是我大唐的子民,就应该享受我大唐子民的待遇。”

    看到大家对自己的话有些不理解,乔成只好放慢了语气,解释了起来。

    “何为待遇?就是只有我大唐子民才可以拥有的特权。

    何为特权?就是只要是大唐子民,你就可以比其他人高人一等.

    如果大家都在一起,有的人享受我大唐的待遇和特权,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自己觉得比其他人高人一等,这样他们也会自己产生矛盾。

    我觉得还是虞国公的提议比较合适,但是还应该再详细一些。”

    乔成的话刚落,一群大臣们就又乱成了一团,众说纷纭,一时间两仪殿十分的热闹,争执的面红耳赤者有之,表情不可理喻者有之,群情激昂,但每一个人都是从大唐的利益出发。

    李二坐在高台上,含笑扶须,看着台下的乔成,笑容愈发的灿烂了。

    乔成仍旧满脸含笑的站在台下,看着周围的大佬们,耳边听着他们的争执,抬头看向台上的李二,开心的笑了。

    “诸公!!诸公!!”

    李二的声音从高台上传了下来。

    大家抬头看向他,只见李二抬起右手虚空向下压了压,大殿内的声音渐渐的小了下来。

    “东突厥归顺,这是我大唐建朝以来的第一幸事。朕犹记得当年的渭水之盟,如果开战则对我大唐不利,在不利的条件下作战,朕的子民将会遭受战争带来的困苦,因此,朕只有隐忍,跟颉利可汗在渭水之边签订盟约,从而稳固了唐朝初立的根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