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犯唐者虽远必诛



    大朝会理应先由先后由皇太子、三公(司徒、司空与太尉)上前拜贺,然后由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将地方各州的贺表上奏宣读,接下来是门下省的黄门侍郎上奏各地的祥瑞情况,而后由户部尚书上奏各州的进贡物品名单、礼部尚书上奏周边各国的进贡情况,太史局的太史令汇报天象。

    待这一套流程完成后,再由门下高官官侍中宣布仪式结束。这时,中书令要带领中书、门下两省的中高级官员一起上前向皇帝拜贺,众人高呼“万岁”,整个大殿声音不绝于耳,大陈设的庄严性体现无遗。

    然而今年的大朝会,因为李二的兴致所在,早早地进入了拜贺的流程,从而越过了李承乾,现在又到了大臣的拜贺了,李承乾百味杂陈的跪坐在大殿之上,眼神有些涣散,不知心中再想什么。

    “高明,你说一说,子彦的诗怎么样啊?”

    众人将目光投向了李承乾,未见他有反应,只是呆呆的坐在那里。

    旁边的长孙无忌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将他惊醒过来,转头看着长孙无忌,不知何意。

    李二皱起了眉头,心中不悦,脸色有些变化。

    房玄龄看到了李二的表情,赶紧在一旁出声提醒李承乾,“陛下问太子,乔子彦刚才做的长短句如何?”

    李承乾感激的对着房玄龄点点头,躬身站了起来,有些局促不安的看着李二,“回父皇,儿臣,刚才正在冥思苦想拜贺的诗句,未曾听清六弟的长短句,还望父皇赎罪。。”

    李二脸色稍缓,点了点头,转身问长孙无忌:“辅机,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躬身站了起来,先对着李二施了一礼,又对着李承乾施了一礼。

    “回皇上,臣以为,乔六郎的长短句写出来我大唐的气势。臣为大唐贺,为陛下贺,为师望贺!”

    说完又转身对着乔师望施了一礼,后者赶紧站了起来,躬身回礼。

    房玄龄也踱步走了上来。

    “这应该称之为词,从中可以看见,六郎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最主要的是造境独到优雅。”

    “难能可贵的是乔六郎从来没去过突厥之地,却对那里的气候了若指掌。”

    李靖一边抚掌,一边大笑着走了出来。

    “老夫亦是好奇的很啊!!”

    萧瑀也是笑着说着。

    武将这一边看到对面的文臣们都如此的激动,他们知道了,乔成这是做出了好东西,一群人也都纷纷激动了起来。

    长孙无忌则在一旁偷偷对李承乾说着乔成刚才的诗词。

    “成儿!”

    李二充满慈祥的声音在大殿响起。

    乔成躬身参见李二,又转身对着各位大佬行礼。

    乔师望则在坐席上不断的四下作揖,应对周围的人们,脸上笑容不断,嘴角是越咧越大。

    “回陛下,我是平日里经常听父亲提起突厥的事情,因此才会加倍留意的。。”

    乔成未等李二开口问,自己就主动解释着。

    “好,好,好!!!”

    一连三声好,是李纲发出来的,如今的李纲已有八十七了,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继续担任着太子太师,平日里没事就在府中待着,哪里也不会去,偶尔天气好了会到东宫走一走,今日是元日大朝会,这才上朝的。

    李安仁赶紧扶住他,李纲巍颤颤的慢慢的挪着脚步。

    “风调独绝,文情并茂,气魄之大吾不可及也。。”

    李纲毫不掩饰对乔成的喜爱之情,这个孙女婿是他亲自选的,这几年来也在一直关注着他的成长,知道李二有意培养他,作为名门世家的对立一方,这几年以来一直在为他造势,他也知道今日乔师望的怀里装着一本奏章,关于筛选天下才子方案的奏章,李纲知道这本奏章递上去以后,将会引起多么大的震动。

    “参加陛下,臣,为大唐贺,为陛下贺。”

    李纲走到李二面前,慢慢的施礼。

    李二赶紧上前搀起李纲,示意旁边的李安仁扶住老爷子,别让他自己站的时间长了。

    “李师,要不是这小子,你是不是就不打算来了啊!!哈哈哈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