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新锐权贵



    李源内心也非常担心,毕竟现在的南方局面已经趋于稳定,别说北面的满清无法威胁到江南,就是让北方的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等人联合起来,也不一定是大明的对手。

    所以朝堂稳定之后,百官的心思就渐渐地开始转移了,大明的优良传统内斗又开始了。

    无论是北方文官集团,还是江南的东林人,此时都开始研究着如何让对手不好过,自己可以上位。

    “大学士,咱们可以好好利用一下南京学院,张元久先生毕竟是咱们的人,虽然他一直刚正不阿,但是他脱不了北方文人的身份,利用南京学院培养一些官员出来。”

    李源思来想去,也没有什么主意,然后说道。

    就是将来北伐成功了,但是北方已经糜烂,依然面临着大量的官员缺口,这些官员一定会从江南调派,一部分是现有官员,另外一部分就是储备的官员。

    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这次科举考试招收了上千名官员,其中东林出身的官员虽然不到,但是也不是少数,毕竟基数大,而且这些东林出身的官员已经全部被任命。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下一届科举取士,取士人数也绝对不会少,入仕的东林人也一定会占据一席之地,加上吸取了上次科举的教训,这次东林人自然不会甘心,一定会反扑的。

    在李源看来这可能就是皇帝陛下在储备官员,等到将来接收北方的时候使用。

    “张元久先生前些日子也说过了,南京学院确实涌现了一些才俊之士,改日咱们还需要找个机会联络一下这些青年才俊才是。”

    范景文随后说道。

    此时说道南京学院,范景文和李源本能地就想到了跟随钱谦益南下的黄宗羲,此人乃是名仕之后,在江南东林人中威望甚高,而且不热衷仕途,赢得了清高的名声。

    加上黄宗羲确实有才华,于是被张元久聘请南京学院教授,如今跟随钱谦益下南洋了,可见钱谦益对黄宗羲的重视。

    黄宗羲是东林人中的另类,他不热衷仕途,一心治学,也正式因为如此,黄宗羲的名声不仅在东林人中家喻户晓,就是北方文人也对此人赞赏有加。

    钱谦益带着黄宗羲南下,不仅是因为黄宗羲现在是南京学院的教授,更是因为黄宗羲是东林人中的另类。

    在范景文看来,钱谦益是准备推荐黄宗羲,让他站出来改变东林人的印象,带领东林集团。

    至于钱谦益带去南洋的另外一个人,那就是张慎言,此人当年就是东林人的翘楚,当初被举荐作为朱由检的秘术,是经过朱由检考核的,可见才学和能力绝非等闲之辈。

    只是后来东林人刺杀皇帝失败,张慎言无颜留在朱由检身边,于是请辞离开了朝堂。

    但是范景文清楚张慎言绝非等闲之辈,只是眼下失意蛰伏罢了,钱谦益将张慎言和黄宗羲这两位东林人的翘楚带去南洋,必然有他的目的。

    范景文估测将来引领东林人的应该就是黄宗羲和张慎言两人了,一个才学出众,已经有名士风采,另外一个虽然失意,但是能够被朱由检认可,留在身边担任秘书,也是才俊之辈。

    “听说这次跟随钱谦益南下的还有一个名为王夫之的青年,此人没有功名,只因为其父当年和钱谦益有过一面之缘,于是持书信来到南京找到了钱谦益,最后就被钱谦益留在了身边,而且还带去了南洋,可见此人必然有过人之处,不然钱谦益绝对不会留在身边。”

    李源随后说道。

    他也只是听别人说的,具体对这个王夫之也了解,只是好奇钱谦益将这样个冒昧的小子留在身边有些不解。

    “听说这个王夫之是来南京学院求学的,但是没有赶上今年南京学院的考试,所以就没能进入南京学院,既然此时已经被钱谦益看上了,那么有了钱谦益和黄宗羲的这层关系,此人明年进入南京学院应该不是问题。”

    范景文也听说过这个王夫之,但是因为没有什么名声,也就是知道一点消息。

    “我等和东林人争来争去,最后斗个你死我活,但是万万不可大意,最后成全了别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