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渔翁得利-第2/3页





    本来是一场大胜,消灭了桀骜不驯的蒙古骑兵。。但是随着平壤城的被焚毁,让满清大军多了一份阴霾。

    多尔衮的心情很不好,但是他还是下令将随军携带的酒肉全部拿出来,众人在城外的大营庆祝胜利。

    虽然粮食没有了,但是平壤储备只是一部分粮食,满清大军的一半军粮还在汉城囤积。

    但是相对富裕的江南,多尔衮现在面对的局面很不好,一方面是不停的内耗让满清兵力损失非常大,短短的两年时间,本来属于满清的吴三桂叛变了,此时蒙古五万骑兵丧命高丽,还有两黄旗和两白旗,这样的损失让满清无法承受。

    如果回到当年太祖时代,多尔衮认定努尔哈赤如果得到了这么多的军队。。一定会横扫天下。

    而且兵源是一方面,粮食更是让多尔衮感到不安,现在满清治下的地盘大了不少,粮食产量却没有增加多少,但是消耗大了很多。

    大量的旗人开始脱离生产,转入城池守备,成为新的贵族和地主,虽然耕地多了,治下的农奴也多了,但是粮食都成为这些旗人的私产,加上jinru城池之后,满清旗人和权贵们还需要领取俸禄。

    所以多尔衮手中的粮食根本就不够用,这让多尔衮非常焦虑。

    当年他们可是全民生产劳作,努尔哈赤在不打仗的时候,都是带着手下出去放牧,巡查各部落的生产。

    所以当年的满清不仅团结一心,而且还非常勤劳,不然根本就不是庞大的大明帝国的对手。

    但是今天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多尔衮只能继续往下走,此时再让那些旗人回到草原住帐篷,睡地窖,然后白天放牧,晚上打造铠甲武器已经不可能了。

    在平壤城外,多尔衮还是举行了庆功宴,为满清的胜利欢庆,等到庆功宴结束,苏克萨哈和索尼就要带着两白旗和两黄旗撤回辽阳了。

    至于多尔衮,在高丽南方彻底稳定之后,他也会返回京城,高丽就交给弟弟多铎,以及高丽王李淏来统领。

    庆功宴上,多尔衮的心情很不好,他只能强颜欢喜,身边的将领都担心满勤大军jinru高丽,大明朝会不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北伐京城。

    多尔衮此时反倒希望大明出兵北伐作战,在多尔衮看来,大明越是安静,越是让他感到可怕。

    大明的安静是在添拭伤口,囤积力量,根据多尔衮的情报,明军在山东的周遇吉已经训练了十万军队,其中五万是全副武装的明军,战斗力非常凶悍,余下的是民兵。战斗力也不弱。

    最重要的是山东的田地全部恢复了耕种,明军在山东的军屯就开垦了数百万亩,囤积了大量的军粮。

    淮安的海盐也得到了恢复,并且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大明各地,官府也收回了全部的海盐买卖权,一年可以为大明贡献将近五百万两的盐利。

    河南的明军虽然依然在备战,但是他们和吴三桂达成了默契,甚至多尔衮听说吴三桂又和大明朝勾搭上了。

    所以明军的休养生息,让多尔衮感到恐惧,大明如果此时发动,多尔衮还可能摸清楚大明的底气,但是一旦拖延的时日越久。。大明的变化就会越大,多尔衮也将更难掌控大明的力量。

    带着沉闷的心情,多尔衮结束了庆功宴,随后他开始安排未来高丽作战事宜,平壤的事情提醒了多尔衮,一直沉默的大明才是满清最大的威胁。

    自从满清大军jinru高丽之后,大明就好像消失了一样,就是阿布纳统领的蒙古骑兵在高丽南方肆虐的时候,都没有发现大明的踪迹。

    多尔衮也非常诧异,根据他得到的情报,在满清大军jinru高丽之后,大明就开始撤退,将高丽南方的地主权贵们全部运送到了济州岛,然后准备运往大明,所以多尔衮认定大明已经准备放弃高丽。

    经过平壤大火这件事情之后,多尔衮从逃出平壤城的杂兵口中得知偷袭的是高丽士兵。

    但是多尔衮认定绝对不是高丽人所为。。他们身后一定有大明的影子,多尔衮清楚大明这是改变了作战方式,不再和满清正面冲入,转为在暗中埋伏制造混乱,让满清无法安心得到高丽,就是得到了高丽,也无法让高丽转为大清的助力,反倒陷入了混乱和消耗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