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章 武将的谋划-第2/3页





    眼下文官朝堂斗争的非常激烈,但是这一切好像和武将没有一点关系,尤其以南迁三将黄得功、周遇吉、李守荣为首的武将们,心中都非常担忧。

    如果皇帝陛下将参政议政的大权还回内阁,不再直接统御军队,那么枢密院和参谋部也将直接受到内阁管辖,那个时候武将如果在朝堂没有代表,将会继续沦为文官集团的附庸。

    所以黄得功请来了同在南京的李守荣,两人也开始研究怎样提升武将在朝堂的势力。

    因为没有根基,所以武将只能从头培养力量,所以武将们现在选择了苏观生,这个没有投降桂王,但是已经被文官集团弹劾的人。

    如果不是张国维的发声,证明苏观生不仅没有投降,而且还坚决不屈,不然苏观生也要遭受打击。

    但是只有一个苏观生是不够的,而且苏观生也没有根基,想要在朝堂上面走的更远,也不容易,所以武将们需要其它的方法,需要和他们的利益捆绑到一切。

    按照现在的趋势,黄得功和李守荣都非常清楚,武将想要入阁从政是根本走不通了,皇帝已经将文武官员完全划分开了,现在文武官员的品阶都不同了,所以很多官员都非常清楚他们不可能入阁为官。

    “黄大哥,弟有一个好友,春节时回到南京,我与他见上了一面,此人倒是给我一些建议。”

    李守荣随后说道。

    “眼下咱们想要直接入仕为官是不可能了,但是大明朝一直都在打仗,武将的地位就不会低,陛下需要咱们,既然是打仗,那就需要军械和粮饷,黄大哥有没有发现一个趋势,现在的军械粮饷已经不再是朝堂掌控,而是改到了枢密院和兵部。”

    黄得功听了李守荣的话之后,立刻点了点头。

    这个改变是悄然间进行的,但是无论是朝堂还是武将都注意到了,皇帝陛下将军械粮饷的管理全部划分到了兵部和枢密院。

    尤其是今年秋粮收获之后,大量的粮食直接被调拨到了枢密院的名下,作为明军未来一年的粮食,这些粮食是按照明军现在的兵力计算的,也考虑到了明军自己屯田的情况,最后综合计算出来了的。

    这种改变让文官很不适应,但是武将连连叫好,从去年的作战就可以看出来,粮饷的调拨非常迅速,甚至军队还没有到,粮饷就已经准备完毕了。

    “我的那位好友名为卢象观,是宜兴知府,其哥就是当初的山宣总督卢象升。”

    李守荣随后说道,也让黄得功一阵诧异。

    李守荣接着说道:“卢象观并没有直接说道咱们的处境,他只是随口说道现在很多军械和粮饷都是兵部和枢密院从民间采购,尤其是一些铁矿,皇帝陛下竟然要承包给商人,这让很多人都非常不解,但是很多商人却是欢喜鼓舞。”

    黄得功已经听明白李守荣的话,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武将也会渐渐地组建自己的利益集团,一旦有商人参与到了军工当中,他们就会依附到武将集团身边,那么武将们就有了一个利益代表了。

    “如此说来,陛下的决定还是帮了咱们武将?”

    黄得功欢喜地说道。

    李守荣也点了点头,明军作战,消耗的粮饷军械巨大,如果放开民间经营,必定会让很多商人和他们一心。

    “这后面会不会是陛下有意为之?”

    黄得功随后试探地问了问。

    李守荣也不知道朱由检是如何谋划的,但是今年随着新政的推出,商人和地主们怨声消失的原因不仅是朱由检的极端手段,同时也是因为朱由检放开了很多行当,比如制盐,炼铁,商人们只要财力雄厚,就可以承包矿山的开采权,或者开设盐场。

    这些行业在商人看来都是暴利行当,于是纷纷加入,一些江南商贾甚至联合起来承包太平地区的铁矿山的开采权。

    朱由检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民间的资本力量,所有的事情全部都由朝廷承担,首先朝廷没有那么多钱,朱由检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矿山在那里荒废没有力量开采。

    让民间商人进来,让他们去开采,朝廷每年收取开采的费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朝廷的收入,还可以让荒废的矿山得到开采,增加生铁的产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