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章 新政之争-第2/3页





    张庆书听了刘兆元的话之后,没有因为他的语气不敬而生气,依然是一副微笑的表情。

    张庆书随后说道:“民心自有公道,新政好坏它日自然会有定论,你我在此争论此事无意,公子莫要动气,在下失敬了。”

    张庆书的话再次赢得了在场的人一片喝彩,在众人看来,这才是读书人应有的气度,众人对张庆书的赞赏,顿时让刘兆元更加愤怒。

    “张庆书,不要以为你带回来几个孤儿,就可以在江南沽名钓誉了,它日科举室堂自有定论。”

    刘兆元有些恼羞成怒,然后羞愤地说道,随后一甩手离开了桌子,朝着清苑楼外面走去。

    一场争论很快就结束了,但是这样的争论每天都在清苑楼里面上演,对于清苑楼的食客们也已经习惯这样的场面了,但是像今天刘兆元这样没有风度的学子,众人还是头一次看到。

    “斯文扫地,斯文扫地。”

    钱谦益听了之后,叹息地说道。

    他的内心一阵感伤,因为他知道这个学子一定是东林人出身,毕竟东林人大部分都是反对新政的,因为东林人的利益阶层就是江南的地主和商人。

    钱谦益最担心的还是朱由检对东林人的看法,如果皇帝陛下对他们有成见,那么他们就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

    如果一生都无法入仕,这对于读书人来说实在是太残忍了,但是这一切已经铸成了,钱谦益知道通过之前的谋逆案,加上这次对新政反对,让皇帝朱由检对东林人的好感大大降低,甚至出现了反感。

    “两位大学士可知道楼下这两位学子的身份?”

    朱由检听到争论结束了,这才从透过身边的围栏,看了看下面的两个学子,其中的刘兆元已经愤怒地离开了清苑楼。

    但是听到刘兆元临走之前的那句话,朱由检认定这个张庆书应该是有些故事的人。

    钱谦益立刻说道:“陛下,臣对这两人知晓一下,那个刚刚离开的学子名为刘兆元,乃是绍兴大地主刘从周之子,在绍兴青年学子里面颇有名气。至于另外一位,名为张庆书,乃是商贾之子,却也没有什么特殊家世,一直与其父行商,至于才学不得而知。但是这个张庆书早年与其父在河南行商,正好赶上李自成祸乱开封,张庆书在战乱之中将三十多个孤儿带回了江南,一时间赢得了江南世人的称赞”

    朱由检听了之后,顿时一阵诧异,他没想到这个张庆书竟然还有这般经历,不由地多看了一眼楼下的这个青年,只是从钱谦益的话中得知,这个张庆书才学一般,一直与其父行商。

    “如此说来,这个张庆书还是一位义士,既然如此,朕有心重用,就看他科举如何了?”

    朱由检赞赏地说道。

    中兴元年正好赶上了大明朝三年一届的科举考试,朱由检对这次科举考试非常重视,现在除了科举之外,其它举荐人才的方式都已经被朱由检叫停了。

    朱由检想要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渐渐废弃举荐这种方式,毕竟举荐的人多数都是朋党和故友之类的。

    朱由检的话让在场的众人顿时一阵沉寂,众人听的出来朱由检对张庆书的欣赏,但是朱由检叫停了举荐人才的方式,此时所有的入仕全部要从今年的科举中产生,所以张庆书想要入仕,就只能通过今年秋季的科举考试了。

    但是问题又来了,从钱谦益的话中可以得知,这个张庆书的学识一般,一直都在其父身边行商,所以想要从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还是有些困难的。

    众人不再吱声,就静静地坐在那里,既然朱由检已经下令停止除了科举之外的一切入仕通道,那么此时给这个张庆书开通道,皇帝不是在自己打自己脸吗?

    就在众人思索的时候,朱由检开口说话了:“范大学时,科举考试大纲准备的如何了?”

    “启禀陛下,科举考试大纲已经准备完毕,只等陛下审阅批准,尤其是里面新加入的医科,还需陛下过目。”

    范景文随后说道。

    他按照朱由检的旨意准备今年秋季的科举考试,但是除了传统科目之外,朱由检创新地加入了医科,让范景文有些措手不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