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传说-第2/2页





    杨善道:“此间并无外人,我姑且一说,你们权当志异听便是了。”他清了清喉咙,缓缓道:“我十七岁为生员,那还是洪武朝。后来赶上奉天靖难,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围功京师。我参与守城有功,授了典仪所引礼舍人。

    “永乐元年,我升为鸿胪寺序班。”杨善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人生,自己也笑了:“那是个从九品的小官。不过因为我长大高大,声音又洪亮,太宗老皇爷进出时常常看我。我就是那时候认识了他。”

    这个“他”,自然就是仙人吴山隐了。徐小乐追问道:“是怎么认识的?”

    杨善笑了笑:“我这一说,可就把他老人家的底给泄了。”

    徐小乐拿出昨晚吴山隐给的手册,翻到前面的自序,道:“因为他当年也在朝中为官吧?这里他说自己负责编订奠仪钟磬曲目。那是什么官?”

    徐有贞脱口而出:“太常寺?”

    杨善见了徐小乐手里的书册,也不隐瞒了,道:“他是‘蒙’太祖征召,为太常寺协律郎,负责编订庙堂雅乐、国朝舞曲。”

    徐小乐道:“难怪他有信心教我音律,原来国朝舞乐都是他编订的啊。”

    杨善笑了:“他最大的本事还是‘精’通《易》,深得邵氏梅‘花’‘精’髓,简直到了随心起卦,莫不应验的地步。”他叹了口气,又道:“那时候我看他,貌似五六十岁,神采奕奕。宫中有人说他已经年过百岁了,我是无论如何都不肯信的。”

    “从永乐元年至今,匆匆四十八年了。”杨善‘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纠正儿子的误解,道:“我如今老迈不堪,他看起来也有八十开外了。可见老终究是会老的,不过常人一岁,对他们这些得道之人来说,恐怕只有半岁,或许更少些。”

    徐小乐心中暗道:若是这样说起来,他年纪要比师叔祖还大。他说他改了《易筋经》给“李家小友”,莫非真是师父的先祖?这样算来真是吓人!

    *

    *

    还没人猜出来么?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