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两国交战



    “时间可以令人心如止水,却无法治愈心伤。”

    恍惚间,数十日已过。

    而这一句话,是当日,安逸将长孙赫的遗言转达给他的遗孀,大司徒魏杰的长女魏千影时,千影含泪所说。

    长孙赫在世时,诸多姬妾环绕在侧,整个东宫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而他的正妃魏千影,竟也是在得知遗言当日,才知晓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

    世事,无常。

    就在昨日,淮国发来战书。而此前,鲁国公主在衡阳遇刺后,便连夜快马加鞭赶回母国。原本,她的态度代表了鲁国的态度,而今,也同样是如此。

    如今,天下人皆知,这一次的战事,鲁国选择站在了淮国一边,合纵之态日盛。

    天下五国,赵、淮、陈、鲁、周。

    赵国的霸主地位自二十年前便已奠定,那时的国君,是如今的赵帝长孙华的父亲,术帝长孙明。而赵国宫室之中,闻名遐迩的子衿台,便是当年术帝征伐淮国大胜而归后,为翎妃所建。所以子衿台的盛名,既浸染了帝王情感,又彰显了帝国天威。

    如今,五国之中,能与赵国分庭抗礼者,唯有淮国。

    数日之中,淮国几番攻打赵国边防,如今发来战书,早已不是先礼后兵。

    “父皇。”入夜,宗庙之中,赵帝屈膝跪在蒲团之上,凝神望着高堂之中列位先祖。

    内侍监耿邱奉旨召安逸来此地,如今俯首缓缓退了出去。

    宗庙之中,除了赵帝,还有贤妃之子,九章王长孙重元。

    “父皇,您召我和安逸来这儿,有什么要吩咐我们吗?”沉默之中,长孙重元微抿了唇,问道。

    赵帝对着高堂之上悬垂的巨幅字画,展袖叩首以对。

    半晌,他缓缓起身,望向他的儿子,长孙重元。

    “你们先跪下。”他语声平缓,只是殿中灯烛萦绕在他不惑之年的面庞之上,那份突如其来的憔悴仍然极是清晰。

    安逸同重元一起跪在他面前。

    “不是跪朕,是跪向列祖列宗。”赵帝清了清嗓子,扶着一旁的赤金高座,缓缓坐下。

    “是。”拈香朝拜之后,只听得赵帝的声音。

    “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他语声极轻,笑了笑,看着一对儿女,笑容渐渐褪去。

    “自小便听得父皇说这句,都快听腻了。”长孙重元如今十七岁,赵帝所有儿女之中,唯有他的相貌与赵帝是最为相似的。

    “是啊!我第一次会背的诗词,好像也是这一句了。”安逸看了看重元,笑道。

    “仙人仙境,都是少烦少忧。”赵帝叹了口气,“你二人该知道,淮国才下了战书,明日朕便要整兵。两国刀兵相向,我赵国二十年来的平和,尚不知能否延续?”

    “父皇,儿臣有罪,儿臣的母妃是淮国公主,儿臣……”

    “说得什么傻话。”

    长孙重元的话被赵帝打断,只见他慈爱地抚着儿子的头,笑着摇了摇头。

    “你是朕疼爱的儿子,是赵国的亲王,未来国君……的幼弟。”赵帝垂下眼睑,看着他,眼神透着慈爱,却也透着看不懂的颜色。

    “父皇……”长孙重元神色有些急转直下的落寞,只是当着赵帝的面,他不想表现得如此明显。但到底,十七岁少年的神情,又能有多么内敛深沉?

    “重元,国赖长君。”赵帝将手搭在他的肩膀之上,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

    “儿臣明白,儿臣当尽心,尽心辅佐新太子,不让父皇担忧。”

    “今日肃王来见我,请旨亲征淮国。”赵帝语声沉沉,“这份胆识令朕欣慰,所以……朕决意,肃王长孙迁从此刻起,便是我朝储君。太子之位,他还是当得起的。”

    说罢,他重新看向长孙重元。

    “你可愿随军同往?”赵帝的声音满载期待。

    “父皇,儿臣……”长孙重元抬头时,他的眼神已说明一切。

    赵帝闭目不言,他心中已然明了。

    “明日朕便敕封他为太子,而你二人,在东宫不在洛陵的情况下,暂且领禁卫之兵权吧!”

    “父皇,儿臣只是女流,况且皇子众多,又有同族亲王,父皇怎能将兵权交给我?”安逸愕然望向赵帝,一时间近乎口不择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