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服老的叶老夫子-第2/3页





    他一脸疑惑的问道:“振哥儿,你不是那种瞻前顾后之人,为何到达淮安之后,变得如此畏畏缩缩。

    须知,乱世当用重点。

    你到了淮安之后,虽然杀了些人,但是多是些无关痛痒的官吏,而真正为富不仁的豪族,却一个都没有碰触。

    莫非你有什么布置,或者难言之隐?”

    听完老爷子的话,朱振起身,笑吟吟的看了叶兑老爷子一眼。

    这次他是真心佩服叶兑老先生,不得不说,老爷子的胸襟确实宽广,眼里只有百姓和天下。

    在朱振看来,大抵读书人在读了书,明白事理,做了官之后,就会成为有钱人的代言人。

    至于百姓的生死,在他们看来,便如同那野草一般,即便是毁了一茬,明年开春还是能长出来的。

    “淮安的形势与盱眙有所不同,这里民生凋敝不假,但是豪族的势力却比盱眙要强太多,而且此地没有经历过几番真实的战乱,豪族势力也相对比较强。

    之前甚至曾出现过七豪族逼着张辰不得不退步的故事,我们仓促之间出手,未必会输,但是也未必会赢得多么好看。

    我们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做事情,在没有触及核心利益之前,没有必要争个鱼死网破。”

    叶兑深深的吸了口气,这一次轮到他诧异的看着朱振了。

    眼前这个知进退,圆滑至极的小子,还是当初那个在军山死战不退,打的张家溃不成军的小子吗?

    不管怎么说,朱振说的都很有道理。

    现在淮安最苦的,依然是老百姓。

    而豪族的势力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

    剧烈的动荡,苦的肯定是那些老百姓,若是能够以温和的办法,解决眼前的困境,那肯定是再好不过了。

    只是那些吃肉的豪族,愿意放弃他们昔日里嘴边儿的肉吗?

    叶兑老老先生想了想,最终还是决定留在山阳。

    自己好歹比朱振多活了几十年,遇到紧急的事情,经验好歹比这小子要丰富一些。

    “振哥儿,老夫毕竟年迈了,只能帮着你把把关,至于该怎么做,还得靠你自己。”

    叶兑老先生正说着,忽然身后有人咳嗦了一声,“老先生,谁说你只能把把关的?”

    叶兑老先生吓了一跳,扭头循声望去,却原来是一直处理文案的杨勋忽然抬起头来。

    这位昔日里,精于谋划,行事阴险的检校大佬,如今在朱振帐下,虽然不至于华丽转身,成为彻彻底底的正人君子,但是为朱振鞍前马后奔走的功劳和苦劳,可都是不能抹杀的。

    即便是正人君子茹太素不齿于杨勋的为人,但是杨勋的能力却从来没有质疑过。

    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肯定过杨勋的能力,让杨勋在朱振的阵营行事,少了很多阻力。

    所以杨勋开口,即便是叶兑老爷子,也凝视望向于他,想看看他有什么高见。

    杨勋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平章府的大量文案,基本上都是他处理的,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沉重负担的工作,但是在杨勋看来,却甘之如饴,而且处理的非常不错,即便是朱振也很信赖他。

    杨勋一开口,表情就显得有些阴险,尤其是他那双有些狭窄的眼缝,总是给人阴森森的感觉。

    “老爷子,虽然军山和盱眙,跟淮安的情况都大不相同,但是有一点儿难以改变的本质,那就是这里的读书人很多,而且不是所有人都那么爱钱,还是很多读书人渴望经学的?

    若是能给他们读书和做官的机会,这敌人我们不用动手,便能少了半数,老先生您说这买卖,除了您还有谁能干?”

    朱振瞪了杨勋一眼道:“胡说八道什么?

    老先生这把年纪,你还指望他给那些富家子当先生不成?”

    叶兑老先生神情肃然,朝着朱振挥挥手,“说什么胡话,老夫虽然一把年纪,但是为国事奔走,那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振哥儿,你准备准备,这淮安确实少一所学府为你所用。”

    “老先生高风亮节,为国竭心尽力,杨某佩服。”

    杨勋感慨道:“他日史书之上,必然会给老先生浓浓的留下一笔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