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怎么招惹他们了-第2/4页





    [注释]

    1、取:为、治理。

    2、为:指有为,靠强力去做。

    3、不得己:达不到、得不到。

    4、天下神器:天下,指天下人。神器,神圣的物。

    5、执:掌握、执掌。

    6、无为:顺应自然而不强制。

    7、夫:一本神作书吧“故”。

    8、物:指人,也指一切事物。

    9、随:跟随、顺从。

    1o、觑:轻声和缓地吐气。吹:急吐气。

    11、赢:赢弱、虚弱。

    12、或载或隳:载,安稳。隳,危险。

    13、泰:极、太。

    [引语]

    要平日可以看神作书吧老子论“无为”之治,对于“有为”之政所提出的警告,即“有为”必然招致失败,“有为”就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或者把天下据为已有。事实上,老子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无所神作书吧为,也不是在客观现实面前无能为力。他在这里说,如果以强力而有所神作书吧为或以暴力统治人民,都将是自取灭亡,世间无论人或物,都有各自的秉‘性’,其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是客观存在的,不要以自己的主张意志强加于人,而采取某些强制措施。理想的统治者往往能够顺任自然、不强制、不苛求,因势利导,遵循客观规律。

    [评析]

    在《道德经》里,老子多处谈到统治者应行“无为”之治。他极力宣传“无为”的政治思想,主张一切都要顺应自然,因应物‘性’,希望那些得“道”的统治者治国安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极端,不要存奢望,不要好大喜功。

    第三十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1。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2。善有果3而已,不敢4以取强5。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6则老,是谓不道7,不道早已8。

    [译文]

    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达到目的了却不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骄傲,达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为是,达到目的却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事物过去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注释]

    1、其事好还:用兵这件事一定能得到还报。还:还报、报应。

    2、凶年:荒年、灾年。

    3、善有果:果,成功之意。指达到获胜的目的。

    4、不敢:帛书本为“毋以取强”。

    5、取强:逞强、好胜。

    6、物壮:强壮、强硬。

    7、不道:不合乎于“道”。

    8、早已:早死、很快完结。

    [引语]

    历来在解释《道德经》的学者中,有一派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兵书。究竟它是不是一部兵书,这个问题在本章评析中再神作书吧论述,但老子具有反战思想则是无疑的。‘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大小战争此伏彼起,给国家带来破坏,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灾难。老子反对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在本章里,老子认为战争是人类最愚昧、最残酷的行为,“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后果。老子主张反战的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有其积极的意义。

    [评析]

    在《道德经》的这一章和下一章里老子都讲到用兵问题。但必须重申,《道德经》主要是一部哲学著神作书吧而不是兵书,他论兵是从哲学的角度,而不是军事学的角度。讲到许多哲学问题时,也涉及到军事,因为哲学与军事虽非属于同一学科,但有许多内在相通之处。他着重讲战‘乱’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是从反对战争这一角度出的。因为战争是人类最残酷最愚昧的行为。本章中所讲“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就是讲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