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好莱坞电影改编热潮-第2/2页





    在香港一百万港币投资电影就不能说是小制作了,但是在美国好莱坞,一百万美元投资的电影,差不多都会被归入到B级片的概念,算是低成本制作电影。

    那些特效大片,没有一部的预算会低于千万美元,而这可相当与上亿港币的投入。并且,往往那些被片商觉得有前途的电影还会被追加投资。

    像是邵逸夫这样在香港起家的电影人,也认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与其在本港投资大成本电影,还不如直接去美国投资好莱坞电影。

    他投资的那一部分,往往会转换成该电影在亚洲地区的院线播放权和录像带租赁权。

    连邵氏家族都用美金投票,香港的电影怎么会不衰落呢?

    而曰本的电子游戏,面对着的情况和香港电影几乎一模一样。

    都知道特效电影和三维游戏好,但是他们却没有钱,只能继续去拍摄和制作那些已经被时代抛弃的电影和游戏类型。

    相比于美国电影那种双手撕裂歼星舰的特效,香港那种先将椅子锯断再摸淀粉踢碎的“特效”就显得太低级,没有冲击力了。

    而如今好莱坞电影好像看上了三维游戏改编电影,那些二三线厂商就迎来了机会。

    虽然他们自己的手里依旧没有钱,但是他们有理由去银行贷款了。

    银行如果相信他们制作的三维游戏,能够改编成好莱坞电影的前景,他们就会给二三线厂商贷款。

    有了钱,制作三维游戏的技术壁垒,其实很容易就能解决。

    在全曰本几乎所有的游戏厂商都朝着好莱坞电影改编这条路努力的之后。

    唯有两个冷静的场上,只有任天堂和万户。

    任天堂之所以没兴趣,是因为他们制作的卡通风格的游戏,基本上不可能改编好莱坞电影,又因为他们的马里奥真人大电影早在八十年代就登陆过好莱坞。只不过,没有成功,而成为了任天堂极力洗刷的黑历史。

    万户这边则是因为本就是好莱坞特效电影体系的上游特效提供方,它可比那些曰本的游戏厂商更明白特效电影到底是怎么回事。

    笑看他起高楼,静看他楼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