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似村非村-第2/2页





    也正是在那次资料搜集中,黄晓对于“城中村”这个名词有了全新的认识。据统计推算,在全国各座城市中,城中村的数量和规模依旧十分巨大。不论是一线的北上广深,还是二线、三线,乃至四线、五线城市,建成区中都或多或少地有城中村的身影。而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中村往往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进而成为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当然,搜索出来的也不只是枯燥的数据和乏味的陈述,也有许多刺激眼球的资讯,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就是媒体上不断爆出的城中村村民一夜暴富,而这些特例基本都是源于城中村的改造,尤其是一线城市城中村的整体改造。

    望着街上行人来来去去,“嘶”……“呼”……,黄晓继续重重地吸了一口烟,继而又缓缓地喷出厚厚的烟雾,经过近五个月的走街串巷,心中对于城中村的了解,也逐渐从文字与数字交织的平面资料,演进为更加生动而贴近的立体感观。

    在他看来,城中村实际上,更像是城市尤其是建成区里的一块“夹缝地”,其独特的地位也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衍生出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首先,这里“鱼龙混杂”,村民、市民和流动人口混合居住,单单一个新梅合,据估算,这里的人口总量有约二十万左右,尤其是大量流动人口所蕴含的不确定性,为辖区治安带来一定的压力。

    其次,这里“风景独特”,土地资源的有限,再加上村民自建房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最大限度利用空间便成为首选,拔地而起的各种出租公寓见缝插针、星罗棋布,“一线天”、“握手楼”、“贴面楼”等等,都是城中村的“独特风景”。而高密度之下,居住环境、采光通风等条件也差了很多。

    最后,这里“欠账很多”,虽然是地处城区,但与城郊的农村一样,村里的基础设施很不完善,尤其是道路、排水、排污等方面的投入欠账很多,行走在城中村中,抬头一看,管线杂乱无章、空中“蜘蛛网”随处可见;四下一望,排水排污不畅、各类牛皮癣明目张胆;左右顾盼,街巷狭窄拥挤、滴水巷成三不管地带。

    “嘶”……“呼”……“呲”……,黄晓最后再重重地吸了一口烟,缓缓地喷出厚厚烟雾的同时,顺手将烟蒂掐熄在垃圾桶附带的烟灰缸里。

    “也许迷途的惆怅,会扯碎我的脚步,可我相信未来会给我一双梦想的翅膀,虽然失败的苦痛,已让我遍体鳞伤,可我坚信光明就在远方……”,此时,黄晓的手机适时地响起,是新梅合综合管理中心主任纪良打来的。

    “喂,纪主,您好”,黄晓接起电话,热情地应答道。

    “在哪里呢”,纪良直入主题地问道。

    “纪主,我在金梅社区服务中心这里呢”,黄晓立刻回答道。

    “那边没什么事的话,就赶紧回来中心,有事交待给你”,纪良略有些催促地说道。

    “好的,纪主,我这就回去”,黄晓挂掉电话后,转身进屋拿起背包,简单交待几句后,随即快步赶回综合管理中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