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转换



    陈霆越陷入回忆,“我母亲尚在人世的时候就与皇姑祖母交好,皇姑祖母甚至动过将我过继到她名下的心思,因而我自小就时常来大长公主府,以往每年的初三都是我来给皇姑祖母拜年的日子。”

    “幼时我不懂,大一些的时候我细细揣摩我母亲和皇姑祖母以往的相处,总觉得我母亲应该在未出阁前就与皇姑祖母相熟,她们相互间的了解,已经有些像亲人了。但是皇姑祖母从未提过此事,就连我母亲生前对这件事都讳莫如深。”

    苏琳琅听着心中一动,“殿下觉得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丽嫔娘娘是祖母故人的女儿,因为丽嫔娘娘的身世隐秘,所以对外没有将这件事挑明?”

    就像素衣的婆家帮助李枫隐瞒秘密一样,祖母和丽嫔娘娘也达成了某种默契,绝口不提过往和以前,甚至是对她们的至亲之人。

    听罢她的话陈霆越眼睛一亮。

    “还有,”她忽然脸现欣喜,“既然祖母知晓丽嫔娘娘的事,那么大长公主府里头也必然有上了年纪的人知晓这些事,我大可以让玉串儿孙嬷嬷还有铜环铁锁他们悄悄的查。”

    说到这里她立时兴奋的站起身,在地上来回走动,“咱们之前都错了,不该舍本逐末,不该从宫里头查,而是应该从府里查,说不定就会找到头绪,能拨云见日也未可知。”

    “是我之前没有同你说清楚,”见她如此他也十分高兴,站起身带着笑意的视线追随着她的脚步,“若是能从府里查到一点线索,自然比我们在宫里查要安全许多。”

    在大长公主府查祖母再怎么也不会将她如何,可在宫里就不一样了。他是担心她能力不足被人加害吧?她转身走到他面前笑吟吟的道:“若是我能在府里查出有用的线索还不惊动祖母,殿下就放心让我进宫查了吧?”

    他神情一滞,有些无奈的道:“我不是不信任你……”

    大概也是太过在意她了吧?她伸指按住他的唇,“以后,我会是殿下的妻,我们要相濡以沫协力同心,才能无往而不利,殿下说是不是这个理。”

    他忽然张开口含住她的两根手指,柔软的舌头带着滚烫的温度卷裹缠绕,目光也如同他的舌头似的,痴痴的胶着在她脸上。

    指尖的温热直通过手臂传入全身,最终上了脸,她垂眸低头抽手想躲开火热的他,未想他忽然握住她的手将她拉入他怀中,火热滚烫的唇舌便落了下来,让她整个人都陷入他为她构筑的有些灼人却令人悸动无比的氛围当中。

    ……

    怀仁帝册封秦王为天策上将的旨意再次被封驳。

    在于正卿等几位阁老看来,设立天策上将不如直接立太子,秦王赈灾的确有功,而且他文武皆不输齐王,既然怀仁帝属意于他,不如直接一道诏书将秦王立为太子,否则破坏祖制,以后的天子难免效仿。

    怀仁帝提出设立天策上将一职的原意是想试探陈霆越,看看儿子还像不像之前那么倔,可他没想到儿子不跟他犯倔了,大臣们倒跟他拧起来。他堂堂天子一国之君想给自己的儿子一官半职还受到众朝臣群起而攻,因而他又犯了拗,非要将这件事定下来不可。

    新年的第一次大朝会上,众朝臣仍与怀仁帝争辩不休,怀仁帝忽然喝命锦衣卫将吵闹最凶的两名言官摁倒在地欲当场斩首。

    这一做法将于正卿等几位阁老都惊着了,那两名言官的其中之一更是吓得当场失禁。

    大周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自太祖时言官就是负责谏诤监察,像太祖这样打天下的枭雄君王都从来没有当廷斩杀言官之例,怀仁帝一向以仁善治国,却没想到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

    此例前朝倒是有过,前朝末代昏君仁献帝因言官上奏指责他过分宠幸宜贵妃而一怒之下将那名言官斩首。此举激怒了更多言官,几十位官员跪在宫门口请愿,结果仁献帝下令执行廷杖。一顿棍棒打死七、八人。这一举使满朝哗然,百余位朝官再次跪在宫门外,终于逼得仁献帝妥协,将宜贵妃送去离宫……

    可今时不同往日,安逸富贵的日子过惯了,怀仁帝又着实是个圣主明君,谁还愿意拿命去搏个未必能落得着好的名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