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牛郎织女鹊桥会,一只孤雁寂寥秋-第3/4页





    “什么书?赵汗青好奇地问,赵志清说:“这本书叫《庄农日用杂字》,为本省临朐县的一位前清秀才所著,我还记得开头几句,‘人生天地间,先把杂字观’。”

    “对对,确实有这本书”,赵汗青打断了二哥说道:“什么,扁担槐木解,牛筐草绳栓。整篇书四五百句呢,一韵到底,说的全是庄家人的事,孩子们学学,还真对路子哩。”

    “好啦好啦,饭桌上不谈公事,你们兄弟俩吃饱了饭,娘还有话说呢。”大嫂昙华笑着说:“娘你歇歇,媳妇替您说吧,早上樊家又遣煤人催了,看来樊小姐是认定咱三弟了。”

    二哥也附和着大嫂:“是,是,他是该想想自己的亲事啦,我这般大时,你弟妹都过门了。”

    母亲不再开口,默默地看着赵汗青,她在等儿子的回答,她觉得孩子的亲事,应该先听听本人自己的意思。

    赵汗青沉默了好一阵子,终于下定决心对母亲说:“娘,前日里儿子对文媒婆说过心里有人了,那还真不是推辞话,儿子喜欢的人已经见过几次,怕您生气,一直没敢说。”

    儿子的话让赵夫人心里非常意外,连忙问道:“你心里真的有人了?说吧,谁家姑娘,是不是潍县的同学?只要两家门当户对,那姑娘人品好,娘怎么会反对呢。”

    赵汗青听母亲的口气,并不排斥自己,便壮起胆子说道:“姑娘是大舅家的。。。。。泉儿表姐。”

    赵夫人的心头微微一颤,想了想暗自笑起来:“泉儿,确实是个好孩子,但你们的心事,泉儿知道吗?”

    赵汗青低下头有些羞涩回道:“表姐愿意。”

    昙华见三弟害羞了,笑着打趣道:“难怪他三叔拜寿迟迟不归,原来心里有了牵绊。”

    赵夫人白了一眼儿媳说道:“这个泉儿倒是没的说,自家侄女知根知底的,就是不知我那娘家哥啥心思,这事还得找个媒人去探探口风,别到时亲事没做成,还疏远了亲戚。”

    赵汗青几乎是一路小跑回道自己的卧室,坐在几前平静了很久,依然难掩心头的兴奋,推开轩窗,他真想对着满目的繁星大声的吼上几句。母亲的表态显然默许了自己同表姐的婚事,此时此刻他多想立刻飞到爱人的身边,与她共享自己心头的喜悦。

    匆匆提起笔来,他决定给心爱的泉儿写封信。

    立秋过后,接踵而来的就是七夕,黄昏时,梅子过来传话,说奶奶聚了同族的几个女孩,一起在申家老宅拜月乞巧,问泉儿有没有时间过去,泉儿应了,又唯恐夜深晚归惊扰大家,遂请求父亲今夜自己留宿奶奶家里,得到父亲首肯后,二女缓步走进申家老宅。

    院子里,奶奶早已设下香案,贡了果子三盘。台案上,一个杏红色的针线笸箩,盛了剪刀、银针、顶针、丝线等女工用品。

    看到泉儿进来,几个墙根下嘁嘁喳喳说着悄悄话的小女孩立马扔下伙伴,“姑姑、姑姑”的叫个不停,泉儿牵起其中最小的两个侄女的小手,一起来拜祖母。

    尽管这些孩子家里贫富不一,祖母却从来不吝对她们的喜爱,一并心肝宝贝的叫着。小孩子自然是闲不住的,看到半轮弦月爬上东山,个个心里蠢蠢欲动,却敬畏德增夫妇坐在位子上,不敢大动。

    申老夫人爱热闹,见儿子杵在那里,孩子们缩手缩脚地放不开,开口撵德增夫妇早去休息,申德增劳累了一天正有此意,便嘱咐泉儿不要让奶奶熬夜太久,两夫妇回房休息去了。

    解除了长辈的桎梏,院子了重新热闹起来,梅子本就是个人来疯,一味地在奶奶身边起腻,更有那几个山雀似得小丫头,叽叽喳喳,不时引出申老夫人的阵阵笑声。

    月亮升起来,一轮清辉照耀着大地,酷热在渐渐消退,几只早虫,开始犹豫着发出了‘???’的微弱的叫声。

    上香的时辰到了,祖母止住孩子们的笑闹,命泉儿带头,众女子跪在泉儿身后,虔诚地祈求织女娘娘赐福。

    传说中的织女娘娘善女工,世间女子哪个不想自己拥有一双描龙绘凤的巧手,故而皆将织女娘娘俸作真神,因七夕是仙子与丈夫团圆的日子,世间便有了七夕拜月乞巧的习俗,又因此风唯在女子间流行,故而七夕又称女儿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