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问题-第2/2页





    仔细想想都知道,共和国在上一位面都等要到九十年代,才有进口树脂光学镜片在市面上小规模销售,国产树脂镜片肯定就要更往后才有可能出现。

    上辈子经历表明:真正的树脂镜片技术,国内在八十年代并没能成功拿下。现在两相对比一下就知道,若只靠光学工程领域的技术力量,几乎就很难成功,除非在化学材料领域也加大投入,这倒有可能搞出来。

    “教授,这项目好是好,只不过现在国内有能满足光学镜片所要求的透光树脂材料吗?”

    汪正国的想法很简单,既然现在单依靠光学实验室不可能解决硬件问题,那这个项目就算拿到手也是天坑,倒还不如赶快劝劝教授早日脱身,另外选一个对实验室硬件要求低一些的项目下手,大不了就是单个项目经费少一点而已。

    有的时候,小步快跑也是一种发展进步的好方法,只要能够慢慢让实验室硬件基础好起来,至少汪正国觉得这也是值了。

    至于自己准备眼镜片生产的问题,那边倒是好说,就算没有树脂镜片,只靠着之前积累的硅酸盐镜片快速研磨加工技术,再加上整个市场需求的爆炸式增长,要实现早期资本积累也不成问题。

    现在唯一能做的是建议国家早一些在材料领域重视起来,只要材料技术取得突破,树脂镜片项目就可以再次上马,最多一年半载的时间就能完成工艺研究,到时候依旧是国内炽手可热的技术,所以晚一点也无妨。

    汪正国有自己的见解,但碍于现在自己是学生和助手的身份,肯定也不能说的太直接,作为助手、学生,你若公然质疑教授的决定,就问丫还想不想混了,学校这种地方,别的都还好说,老师的权威绝对是非常重要,很多事都必须要考虑这一点。

    也是伴随着材料问题的提出,刘教授陷入了沉思,若是国内真没有能满足光学镜片所要求的原材料,那这还研究什么生产工艺技术,直接就是镜花水月。

    得!现在老问题没解决,又冒出一个新问题来,这项目真不适合拿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