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王的顾虑



    “好了,今天的宴会就到这里,大家散了吧。”

    众人跪安,悉数散去,皇帝也回了自己的寝宫。

    回到自己寝宫之后,皇帝心烦意乱,便准备就寝。

    杜公公小心翼翼地询问皇帝,“陛下,今日要不要翻不翻牌子?”

    皇帝摇了摇头,“罢了罢了,没心情。还是去南书房批会儿折子吧。”

    杜公公欲劝租,“陛下,您的身体才刚有好转,万万不可过度劳累,还是早些歇息吧。”

    皇帝深深地叹了口气,“朕睡不到心上啊。”

    杜公公见皇帝两手按着自己的太阳穴,似乎不太舒服,便叫人熏了些新进的安神香。

    “陛下,您可还是在为刘公公的事儿烦心?”

    皇帝摇了摇头,“内务府的总管没了可以再换,朕烦心的是这老三。”

    杜公公跟着皇上这么些年了,对皇上的心思可以说是一清二楚。

    早年,三皇子战功显赫,皇帝曾经一度担心三皇子功高震主。

    但三皇子也早就向皇帝表明心意,说他自己一生只爱行军打仗,对皇位没有半点心思。

    要是论平日里的为人处事,三皇子确实志虑忠纯,但人心叵测,万一他真要谋反,也不是不可能。所以皇帝总是时不时有意无意地限制三皇子手上的兵权,但又碍于三皇子是自己的子嗣,不能明面上表现出现。就好比这次家宴,虽说是安排三皇子负责,但是皇帝也安排了自己的人。

    但是现在出了这种事,相当于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死了人。

    想到这儿,杜公公想起了前几日看到的一幕,“皇上,有一事,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陛下是否还记得,前几日,您派臣去内务府拿些东西赏赐给林裕祥林大将军?”

    皇帝思索片刻,“却有此事。”

    “臣去了之后,刚好撞见三殿下与刘总管起了争执,闹得不可开交。”

    皇帝皱眉,“你可知道是为了何事?”

    “臣听说,是因为三皇子想要一批寒冰铠甲,但是正值年关,内务府置办不及时,给了三皇子两盆金桔,这才起了争执。臣记得,当时太子与五皇子也在场。”

    杜公公的一席话使皇帝陷入了沉思。

    三皇子兵权在握,若是在联合某个皇子造反,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杜公公恰逢其实地插进来一句话,“今日,太子还向着三殿下说话,莫不是……?”

    皇帝伸手示意他不要继续说下去了,“此时不必再议了,朕现在要批阅奏折了,你退下吧。”

    杜公公说了声“老奴告退。”便隐没在黑暗中。

    就直样不知不觉到了深夜,杜公公命人做了些细软的晚膳,给皇帝端了进来。

    “陛下,时候不早了,该歇息了。”

    皇帝放下手中的折子,喝了两口杜公公端来的粥,便又回了自己的寝宫。

    此时此刻,却有两个人还迟迟未入睡。

    一个是在自己府中望着月亮的出神的韦清贤。

    另一个,是在连云寨望着同一个月亮的醉酒的李秀禾。

    他们就这样遥遥相隔,望月思故人。

    韦清贤离开皇宫后,便觉得一身无事,轻松了不少。

    反正自己向来不喜欢这些宴会,说白了,那些表面的热闹不过是一群人孤独的狂欢。他宁愿守住自己的一方净土,做个与世无争的人。

    可是转念一想,自己现在似乎已经在被一双大手推着向前,没有了回头的余地。

    今日宴会上,韦清贤自然听出了皇帝以及林裕祥话里的意思。

    皇帝希望用自己来限制林裕祥,而林裕祥又想利用自己的软弱坐上皇位。

    韦清贤冷笑一声,这两个人,还真是有几分相像。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当初自己答应父皇的要求,不也是因为想调查清楚母亲的死因吗?换句话说,自己同时利用了父皇和林将军,是不是也算是个赢家了?

    只是可怜了李秀禾,不明不白受了这么多委屈,可若是不逼她离开自己,以她那样倔强的脾气,以后还可能受到更多委屈,与其长痛还不如短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