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条件-第3/3页





    “句容不幸,居然出了这等丑事。若非范老爷及时处置,几成不了之局。老朽此来,也是替句容父老,向范老爷道谢的。若真令烈妇失节,整个句容,都面上无光。”

    郭从善先是道了几句谢,又道:“老朽若是不听文老弟说起,都不敢相信,花家诗礼传家,居然会做出这等丧心病狂之事,身为兄长居然凌虐幼弟,兄友弟恭,全成了一句空谈,这实在让人痛心。”

    文员外初时本意也是说和,可是范进让他看了继荫身上的戒尺伤,成功引起了文员外的怒火。退亲之事,也就因此产生。他此时的气愤未平,也在旁附和道:

    “我与郭兄已经说了,花家以往巧言令色,把我们骗了。今后……我们自会重新考虑与他家如何相处,至少这生意上的事,是不能再合作了。”

    郭从善接口道:“生意是小事,名声才是大事。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范老爷,老朽这次来是豁出老脸相您讨个人情,千万不能因为花家一家一姓胡作非为,就不顾我们整个句容的脸面啊。”

    江南这地方生活压力远比北方小,在另一个时空里,到了明末之时,北方大批百姓挣扎于死亡线,卖儿卖女以求一餐时,南方大批市民阶层依靠务工,每天吃饱之余还有酒喝,日子过得极是逍遥。

    生活不愁的人,就有精力去搞八卦,尤其今天看到这事的秀才有几十个,可以想象,很快这件事就会闹到满城风雨的地步,接下来这个消息就可能传入江宁。

    这种消息在一县里传开,负面消息属于花家,如果是在省城也传开,那就是句容整个县跟着背锅。一旦被人扩大到地图炮范围,从花家如何如何,到句容人如何如何,那丢的就是整个县的脸面,在利益上也会蒙受损失。

    毕竟这是个封建的时代,法制的建设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大多数人的生活还是得靠道德礼法来约束。更多的时候人行事全靠自律,是以对于道德名声也就看得格外重些。这也是为什么乡绅富户哪怕背地里敲骨吸髓,灾荒之年囤积居奇,也要开个粥场,赈济灾民,博一个善人名号的原因。在这个时代,名声本身,就是一宗巨大的财富。

    花家卖一个小妾无关轻重,句容人卖掉监生生母,强迫节妇做商人偏房,还要把人捆着上轿,这事如果闹开,句容的商贾士绅脸上都无光彩。秀才们倒是无所谓,可以借着批判这事来彰显自身正直,再强调下礼教的重要性。

    可是商人以及大户在未来的社交以及商业贸易中,这种名声的损害都会对经营带来巨大影响。客户不再信任他们,生意就不好开展,社交场合也会受冷落。郭从善与花家虽然没什么瓜葛,但是作为句容第一号地主,这件事一发生,他就必须出头负责解决。

    以他的能力和财力,勉强可以压住句容本地的舆论,不让其失控。但是范进这边,就是最大的变量。他如果执意要把这事闹开,以一个进士身份加上他的名气以及在东南的影响,郭从善这种乡宦根本没有办法。是以他此时只能来求范进,并也准备付出一些代价。

    范进道:“范某向来尊敬花翁为人,自然想要为花家保全体面,如有可能,也不想不事情闹大。但是,范某也不想让孤儿寡母任人欺凌。如果这次的事情高举轻落,下次再有更为恶劣的行径发生,又有谁替他们主持公道?那孩子身上的伤痕,文员外是看过的,试问于心何忍?范某又怎么忍的下心,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

    郭从善点点头,“范老爷的担心,老朽也能明白,请公子放心,这件事不会这么算了。不过这总归是花家家事,范老爷要想要个保障,老朽就得多问一句,您觉得如何才算是保障?”

    范进冷声道:“这保障的方法我已经想过了,两个字:分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