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宋江是忠还是义-第2/2页





    其二,宋江上梁山后,成为义军的首领。他自己说在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智不如智多星吴用,武不如林冲关胜等人,为什么还能当梁山泊的首领呢?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优势: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有一定的组织和军事指挥才能,如三打祝家庄战役,他注意总结经验,从调查虚实入手,又拆散祝家庄与其他二家联盟等。

    其三,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国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招安大事的一大关键。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热爱国家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他不听吴用等好汉的劝阻,去征起义军领袖方腊,打得十分惨烈。

    其四,悲剧的结局。宋江带领众人征方腊以后,原本的108位好汉还剩下27个,其余的不是牺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并不信任他,对他加害致死。宋江临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让李逵喝药酒被毒死。

    所以,总结宋江的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为世人所称颂,梁山首领举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南征北战,最后是悲惨的结局。

    梁山义军是当朝的心腹大患,一直要千方百计地根除之。结果朝廷三战三败,高太尉还成为宋江的阶下囚。按照梁山惯例应该如数收降的,把高俅留在梁山,否则一杀了之。

    但是正当好汉们义愤填膺之时,宋江却一反常态,违背好汉意志,纳头便拜,不但不杀,反而待如上宾,盛情款待,最后放走了高俅,以此为为日后招安铺路,演释了一场放虎归山的丑剧,说是为梁山好汉谋一个好的前程,倒不如说是宋江为一己之私,而做成了一桩肮脏的政治交易。

    纵观梁山起义发展壮大的历史来看,宋江的号召力组织能力,远远超过梁山前任领导人王伦、晁盖和现任领导集体中的吴用、卢俊义,他创造了梁山的辉煌鼎盛时期,但是,正是他的影响,推动了梁山队伍在军事连获胜利的情况下,主动向朝廷投降,导致梁山好汉死伤无数,梁山事业,成也宋江,败也宋江,宋江的造反生涯,成也忠义,败也忠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