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仇人相见



    马蹄哒哒,人影绰绰,金军就像是一群走马灯,在李逵的眼前乱转。李逵在最后的关头,使尽全身的力气,用板斧撞开了一柄砸向他头顶的狼牙棒,他那像一截黑塔般巨大的身躯晃悠了一下,他感到嗓子眼里涌出一股热流,一口即将喷出来的鲜血被他给硬生生地咽了回去。李逵感到自己一辈子憋了的巨大力气正在一点点地流失,这辈子不曾离手的板斧也快要握不住了。

    他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天空,辽远的天空如同巨大的蓝色宝石,干净得没有一丝乌云。如果再来一记狼牙棒,他无论如何也扛不动了。将死之人,一生的往事如同水中倒影一般清晰地呈现出来,好像是一部漫长的皮影戏,在眼前晃动起来。

    突然,围得水泄不通的金军一阵骚乱,一支军马从西北角上突入重围,为首的一名将军,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四十多岁年纪,他挺起丈八蛇矛冲入金军阵中,金军一阵骚动,两名骑在马上的将士,胸膛已被长矛刺穿,尸体从马上掉了下来,无主的战马受惊,向着不远处的丛林跑去。

    那个中年将军冲入敌阵,瞟了一眼浑身是血的李逵,正要唤小校将他抬走,突然,又从阵外闯入一骑桃花战马,此人舞动日月双刀,身法灵巧,刀锋闪过,金军纷纷落马,有的被挑断了喉咙,有的被削掉了半边脑袋。

    这名女将军冲入阵中,看到浑身是血的李逵,她圆睁凤眼,目眦尽裂,一条红绒套索在空中划出一条弧线,套索落在李逵的脖子上,然后一挥马鞭,那匹桃红色战马如同脱弦之箭,拖着鲜血淋漓的李逵向丛林跑去。

    跟在她身后的金军正要追赶,却被那名将军阻住,开始新一轮厮杀,那将军身经百战,手中的长矛如同一条出海的蛟龙,上下飞舞,银光闪过之处,金军将领纷纷倒下,但他的劣势是明显的,因为他的身后并无援军。

    金军进入中原以来,之所以战无不胜,是因为宋军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法。金军与宋军交战,从不讲究什么不鼓不列,叫阵应战之类的繁文缛节。金军打仗就像是打猎,十几名骑兵为一个作战单位,只要让他们将宋朝主将围在中间,宋将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主将一死,所有宋朝兵卒全无抵抗之力,不是被俘就是被杀,金军一路南犯,沿途被金人屠杀的宋朝降卒不计其数。

    金军人多,饶是这个将军再勇武,只要展开车轮战法,他迟早都要败下阵来。

    就在他堪堪不支的时候,忽见远处沙尘蔽日,宋朝的援军到了。这支驰援的军马,原来是夔州的人马。皇帝赵桓派王颉去从夔州请李太师回朝,这一去一回,就是一个多月。

    从夔州到汴梁山高路远,而赵官家在给李纲的旨意中说得明白,命他在回汴梁之前,必须夺回汤阴。

    汤阴是汴梁的门户,金军占了汤阴,就等于是在汴梁城外钉了一颗钉子,只有夺回汤阴,汴梁城才能安全。兵棋手赵桓岂能让自己的卧榻之侧有金军在此。

    夔州军马距汤阴城百里之处,传来红绡营在汤河之滨首战大捷的消息。这些年来,宋军怯战,逢战必输已成惯例,但女兵的大捷给宋朝军队一雪前耻,刚刚训练不足月余的女兵斩杀金军七百余人。这次大捷给绝望中的宋朝军民带来了希望。

    华夏之族与蛮夷之战古已有之,每一次战争都是一次民族的交融。但是,这一次,亡国之耻迫在眉睫,如果不能奋起抗争,也只能做亡国奴了。

    前方探马回报,说前方有宋军正在与金军交战,主帅李纲传下将令,命王颉率领一千兵马前去驰援。

    王颉冲入重围的时候,只见一名宋将与数名金军交战正酣。王颉仔细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此人就是当年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的同事林冲。他率领军兵冲入阵中,经过几次失败之后的金军已经不像刚开始的时候那么自信了,纷纷调转马头向汤阴城撤退,王颉率领军马一阵掩杀,金军又扔下了几十具尸体,回到了城内。

    奄奄一息的李逵感到自己的后背和肢体在地上发生摩擦,最初还有疼痛的感觉,到后来,连痛也不觉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