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猎狐计划



    夜色如流动的漆,粘稠地渗透到汴梁城内外的每个角落。

    燕青一路跟踪那个黑衣人,他跟在那黑衣人的后面,飞身跃过城墙,一路疾行来到汴梁城外。

    穿过一片树林,只见那黑衣人一声呼哨,从树林里跑出几个小番,牵出一匹黑色的马,只见那匹战马的毛色漆黑如炭,那几个人飞身上马,向着郊外飞驰而去,马蹄哒哒的声音敲碎了一片万籁俱寂的夜色。

    这几个人是金人细作?燕青心中警觉起来。他在脚下发力,运起轻功追出几十里远,他见那几个番人走的方向并不是回汤阴,而是向着太原的方向驰去。

    莫非觊觎汴梁城的金人,不只有一个宗弼?太原,应该是宗翰统领的地方……发现了这个情况之后,燕青不敢耽搁,他要及时把这个情况汇报给赵官家。

    在城外奔跑了一夜,这个时候城门未开。燕青爬上一棵大树,树叶繁茂的枝叶是天然的屏障,把他很好地隐蔽起来。

    燕青在树林里休息,只见太阳,平明时分才回到汴梁城外。

    此时城门已经打开,城里做小买卖的人三三两两地走出城来,开始了日复一日的生计。

    燕青见此时城门口出出入入的人多了起来,就顺着人流走进了汴梁城。

    回到家里,燕青将看到了金国细作密秘会见张邦昌的事,跟李师师说了一回。

    李师师让燕青赶紧将这件事禀告给赵官家。燕青从来没有进过宫殿,他央李师师陪着他一同前往,李师师差一点进宫当了贵妃,所以对进宫不以为然。

    两个人一起来到南熏门外,向守宫的御林军说,要求见赵官家。

    若是放在过去,平头百姓来到这里。早被赶走了,想见官家,根本就不可能。当然,只有李师师是个例外。不过,现在的官家好像是换了一个人,他对御林军的统领传过口谕,凡是要面见官家的百姓一律准见,不可阻塞言路。

    燕青跟着太监走进南熏门,向着睿思殿走来。一路上草木繁盛,奇石嶙峋,果然是一派人间仙境。

    深宫之中的皇家花园经过徽宗赵佶的大力修建,成为一座美轮美奂的皇家园林,这里的美景并没有因为汴梁城强敌环视的危险处境而受到影响。

    他们被太监引到了睿思殿,燕青看到眼前的景象不禁大吃一惊,只见地上铺着一张巨大的地图,地图上用各种颜色标注着汝州,宿州,襄州,太原,泰州……

    燕青从来没有这么大的地图,更重要的是,地图上面还摆着用木头做的两种不同颜色的小马和士兵,木头人士兵的排布犬牙交错,赵桓身穿一身随意的便服,伏在地图上,用一根木叉推动着那些木头人,在地图上往来移动。

    赵桓见到了李师师,抬起头来说:“李行首今日进宫有何要事?”

    燕青就把见到有人来找张邦昌,他一直跟踪到城外的事向赵桓说了一遍。

    赵桓说:“他们去的可是汤阴的方向?”

    燕青说:“我追了几十里路,见他们上了去往太原的官道……”

    这个联络人是太原来的?他们联络张邦昌意欲何为?燕青的一番话,让赵桓想起在朝堂之上,张邦昌一力求和,原来早就与金人有了首尾……

    这些年来,朝中一直有两派大臣争执不休,张邦昌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给金国赔款,割让土地换和平,结果金军还是打了进来。赵桓在总结宋朝失败的教训,就是因为一再退让,把坚决主张抗金的大臣排斥在朝廷之外,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局面。

    为什么朝中一直都有人主张投降?难道只是因为几次打了败仗,人的意志薄弱那么简单吗?

    赵桓发现,朝中一直都有人在配合着金人的战略意图,难道只是碰巧了吗?这样努力配合金国的人,占据了朝廷中的大多数。这些人是什么时候进入朝廷的?难道他们还有第二种不为人知的秘密身份吗?想到这里,赵桓感到不寒而栗。

    宗翰派出的使者回到了大营,见到宗翰复命,宗翰问猎狐计划是否已经安排妥当?使者跪下,将一颗蜡丸交给了宗翰。宗翰问道:计划可曾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