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九章 李隆基登基-第2/3页





    窦怀贞还要再劝,李旦却怒目道:“刚才让你们说,你们不说,而是但凭朕的决断吗?现在朕意已决,窦爱卿不必再说。退下吧!”

    李隆基听了父亲的决定,赶忙跌倒以头抢地道:“我不过就是立了那么一点功劳,连当太子都害怕不堪重任,父皇您要把皇位传给我,我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接受。”

    听完李隆基一番话,李旦道:“国家之所以能有今天,朕之所以能当皇帝,都是拜你所赐。如今帝座有灾,天象告警,朕才把皇位传给你,希望能够转祸为福,你就安心登基吧!”

    话说到这份儿上,李隆基也没什么可推辞的了,百感交集,流涕而出。同样,话说到这份儿上,太平公主同样无法出面再劝说李旦了。

    太平公主枉费一番心机,聪明反被聪明误,等于将皇位拱手送给了李隆基,气得她一回去便指着慧范的鼻子破口大骂。

    就因为李旦这么一个出人意料的传位决定,整个局势都扭转过来了。

    本来,太平公主羽翼丰满,胜算很大,太子李隆基则是损兵折将,自身难保。

    但是,忽然之间,一切又都颠倒过来了。太平公主再次白忙了一场,而李隆基则稳稳地接住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从太子晋升为皇帝了!

    李隆基此时才真正意识到,卢小闲当初给他定下以退为进这计的妙处。一切果真与卢小闲当初计划的一样,他接受了睿宗李旦的禅让,正式登基称帝,改元先天。

    退让从来都不是太平公主的风格,只要有一分希望,她都会付出十分的努力,所以她要努力把失去的东西夺回来。

    阻止李旦传位没有可能,太平公主决定在太上皇的权力上做文章,她想让李旦不要放弃所有权力,这样自己就有上下其手的可能。

    于是,太平公主找到李旦。

    太平公主说了些闲话后,进入了正题:“皇兄,三郎还年轻,皇兄可不能将天下大事就这么全部交出去,为了大唐社稷,皇兄还得替三郎把把关。”

    李旦不置可否,他点点头道:“皇妹说的有理,让朕想想吧!”

    太平公主知道自己不能把话说的太明白,否则便会适得其反,便向李旦告辞了。

    待太平公主走后,李旦便找来了卢小闲。

    卢小闲听罢点头道:“太上皇的确应该再再扶陛下一程。”

    “你也不同意朕放权?”李旦疑惑地问道。

    “我是怕陛下不是太平公主的对手,有太上皇在旁边帮衬着些,关键时刻你还可以拉陛下一把,毕竟陛下是您的儿子,毕竟大唐社稷还要靠他传承下去。太上皇若这么甩手不管了,这万一要是……”

    卢小闲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李旦却从中听出了话中之意,他拍案而起:“难道太平她还敢对三郎下毒手不成?”

    卢小闲淡淡道:“太平公主的手段,太上皇您最了解,远不是常人能揣测的,陛下碰上她,能讨得了好去?太平公主做事从来不择手段,中宗之死就摆在眼前,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太上皇不能不防。若她真的对陛下下毒了手,到时就悔之晚矣!”

    李旦颓然坐下,卢小闲说的一点都没错,看目前的情形,自己的儿子还真不是妹妹的对手,看来自己还得再辛苦一阵子了。

    于是,睿宗李旦尽管退位做了太上皇,但自称为“朕”,命令称为“诰”,每五天一次到正殿太极殿接见群臣。李隆基则自称为“予”,命令称为“制”和“敕”,一天一次到偏殿武德殿办公。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和重大的政治军事问题由太上皇决断,其余的事情才由皇帝来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