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一触即发-第2/3页





    当年,李重福与李显在房州时,第一次见到卢小闲,也没觉得此人有何过人之处。如果不是王先生在他面前不时提起卢小闲,李重福根本不会把他当回事。现在看来,的确是有些小看卢小闲了。

    自从李重福被韦皇后赶出长安,任均州刺史后,他就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再重返长安。可是他心中很清楚,只要韦皇后在位一天,他就别想回去。

    在李重福最失落的时候,有两个人始终在宽慰他。

    一个人是王先生。

    还有一个便是张灵均。

    与王先生一样,张灵均也是较早辅佐他的谋士。他没有任何官爵,只是洛阳城中一个普通百姓。

    本来王先生是劝李重福隐忍保存实力,待时机到来再起兵的,可是张灵均劝李重福的话,时常响彻在他的耳畔想起:“天下人皆已背离韦氏,若谯王举兵讨伐,一定会有许多人呼应的,现在可是最佳时机。”

    这些年来,在王先生的辅佐之下,李重福暗中做了无数准备。无论是京城长安,还是各州县,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江湖异士,他网罗了许多人,财物兵器也积累了不少。这一切都在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进行当中,可谁知,自从卢小闲出现后,这一切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卢小闲似乎天生就是李重福的克星,他抽茧剥丝顺藤摸瓜,使得谯王暗中隐藏的势力一一浮出水面,而后一网打尽,仅仅数月时光,竟将谯王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张灵均在一旁为李重福打气道,“谯王万万莫要气馁,最为逆贼韦氏所憎恨、连在国都居住都不被准许的是谯王殿下你,相信天下的人都期待殿下即位才对。如今形势虽对我们不利,但也不应该放弃,在下认为,现在最好的途径是举兵进入洛阳,占领此城。”

    张灵均的这一番话显然是触到了李重福的痛处。

    作为中宗李显的儿子,李重福对是否造自己父亲的反,最初还有些犹豫,但前不久有一件事情让李重福彻底下定了决心。

    李显与韦皇后在长安城南郊祭举行天大典,各州的的刺史都来到长安来参加典礼,却独独没有让李重福来,这让他觉得很委曲。

    祭天结束后,李显下旨大赦天下,流放之人都得放还,这一次又是唯独不准李重福回到长安。

    事后,李重福上表自陈,向李显求情,说天下的苍生百姓都沾染了陛下的雨露之恩,可是我作为陛下的儿子,为何就不能够回到长安看您一眼呢?

    李重福说得很是凄惨,很是可怜,但是韦皇后丝毫没有被打动,就是不允许他回来。甚至连他的表奏都被韦皇后压了下来,根本就没让李显看到。

    其实,张灵均提议举兵洛阳,也是有深意的。

    洛阳有根深蒂固的反长安情结,太古时代,洛水之北的这座城是圣天子的国都,现在虽然被称为大唐“东都”,但此地的住民都有历史较长安悠久的自负情结。

    正由于国都地位被夺,因而反长安的情结愈强。长安决定的任何事情都与洛阳无关,绝不承认,张灵均作为土生土长的洛阳人,期待的自然也是这样的感情。

    李重福看向了崔文利:“你怎么看?”

    很多时候,李重福更看重崔文利的意见,毕竟他曾经是大唐的官员。

    崔文利对洛阳并不感兴趣,倒是赞成在均州起兵,毕竟他们在均州已经经营多年,起事成功的可能性比洛阳要大的多,洛阳那里根基实在太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