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 兄弟情-第2/3页





    旋风旅是当年赵朗所部骑兵的称号,在大唐军中赫赫有名。

    “不错,有点旋风旅的影子!”赵朗点点头,有些惋惜道,“可惜人数少了点!”

    “大哥,你有所不知!”王海宾苦笑道,“绛州折冲府只有步兵编制,并无骑兵编制,我是从牙缝里挤出银子来训练的骑兵,这五十人已是我承受的最大限度了!再说了,整个折冲府,也只能挑出这么些人来训练!”

    “哦!原来如此!”听王海宾这么一说,赵朗很能体谅他:“能做到这一步,你也不易了!”

    卢小闲不解地问道:“赵大哥,训练五十名骑兵需要花很多银子吗?为什么不多训练一些?”

    赵朗耐心地为卢小闲解释:“大唐骑兵每人配马槊一柄,横刀一把,软弓三把,弓矢一百五十支,备用弓弦八根,障刀一把,解甲刀一把,圆盾一副。海宾这里没有骑兵编制,朝廷不会配备这些装备,他只能自己掏腰包,不说别的,单是马槊就制作极其耗时,一柄算下来得几十两银子。加上其他各项,可不是个小数目。”

    赵朗对骑兵很熟悉,他这一解释,卢小闲明白了:骑兵是拿银子堆出来的。

    卢小闲突然想到大草滩马场,若有赵朗这样的人才去训练那些童奴,该有多好。

    见卢小闲不说话,赵朗以为自己说的还不够明白,继续道:“还有马匹,不仅每日要精细喂养,而且训练中经常有折损,这些都需要银子。”

    卢小闲突然问道:“这些马匹都是突厥马吗?”

    赵朗被卢小闲这句话问的愣住了,不知该如何回答。

    一旁的王海宾苦笑道:“卢公子,突厥马可不是想买就能买的,大唐骑兵中突厥马也没有多少,若这五十名骑兵全用突厥马,我早就成穷光蛋了!”

    卢小闲笑了笑道:“王都尉若需要突厥马,我或许能帮上忙!”

    赵朗奇怪地问道:“卢公子,你怎么会有突厥马呢?”

    卢小闲也不隐瞒,将自己买下大草滩马场、去突厥寻马配种的经历简要说了一遍,最后漫不经心道:“我只是想让马场养出好马来,却不曾想到,突厥马对于骑兵如此重要!”

    赵朗对王海宾道:“海宾,卢公子所说的,你考虑考虑!”

    王海宾不知卢小闲所说是真是假,他岔开话题道:“大哥,这事以后再说!还是先让他们演练一番,请大哥点拨点拨,如何?”

    “好!”赵朗点点头。

    骑兵开始演练,首先演练了骑术训练。

    这些骑兵的骑术果然不错,卢小闲虚心问道:“赵大哥,骑兵训练起来,一定不容易吧?”

    “那是自然!”赵朗如数家珍,“要用马,必须先驯马。虽然马通人性,但要想做到人马合—,并非轻而易举,颇需要对战马进行细致、耐心的调教。骑兵要爱马尽心,待马善良,吃住行都要与马在一起,久而久之,马就能通过骑兵牵动缰绳甚至口令完成卧倒、左转、右拐、前进、后退、加速、减慢等,这种情感,都是在长期生活中建立起来的。”

    卢小闲想起自己为童奴训练骑术,只是凭着感觉,哪知道还有这么多门道。

    他瞪大了眼睛,感慨道:“这么复杂!”

    “这只是第一步!除了对战马调教外,还得对骑兵进行上下马和稳固地骑在马背上等项目的训练。”赵朗继续道,“在马上,远不如在地上稳重。马一旦走动或狂奔,仍能稳坐在马上,才算得上好骑士兵。不经严格训练的骑兵,临战前因紧张害伯而落马者,有之;战马急速前进中由于平衡不当而落马者,亦非罕见;战斗中仅几个回台,因抵挡不住猛烈打击而落马者,多之;这都是骑术不精造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