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和亲使团-第2/3页





    一边是强势的陛下,一边是执拗的儿子,李显与韦氏心急如焚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整日以泪抹面。

    听到这个消息,太平公主懊悔不已。她没想到自己当初在李重润心中种下的种子,竟然这么快就破土发芽了。她太了解自己的母亲了,想让她让步简直比登天还难。

    可是,李重润这么执迷不悟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好不容易才将李重润争取过来,她可不想李重润这么快便失去了作用。

    于是,太平公主进宫去见了武则天。也不知她用了什么办法,最终武则天改变了主意,将方城县主武玲嫁给了太平公主的儿子立节郡王薛崇简做王妃,此事才算是告一段落。

    武则天之所以这么快做出了改变,并非是她向李重润妥协了,而是一个更大麻烦摆在了她的面前,她没有时间和精力与李重润再这么耗下去。

    武则天的确是遇到了大麻烦:突厥使团到达洛阳,突厥使团的团长不是别人,正是老熟人暾欲谷。

    突厥使团此次洛阳之行的使命很简单:默啜可汗请求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太子李显,希望李显前往突厥迎亲。

    默啜派人来和亲,主动与大周交好,如果不答应,他们肯定会以此为借口惹事。

    这可是个大事情,怎么办?

    武则天立刻召集朝廷大臣商议。

    和亲历来是中原王朝安抚少数民族、维护边境团结的有效方法之一,之前历史上也有过成功的先例,譬如西汉时的“昭君出塞”就曾使汉匈之间有过长达六十年的安定。

    在和亲一事上,朝臣们意见也形成两派。

    反对和亲派以郭振为代表,他认为默啜一定会背约,不可依仗和亲,应当做好防备工作。

    而主张和亲者则是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他认为只要满足突厥要求,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在朝臣争执不下的的情况下,狄仁杰却没有发表意见。按理说,狄仁杰是首辅宰相,他的意见至关重要,但他却始终一言不发。

    郭、田二人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武则天制止了二人争吵,权衡利弊之下决定采取阎知微的和亲意见。

    虽然有不同的意见,但武则天已经定了调,和亲势不可免。可接下来,在和亲的人选问题上又有了争执。

    狄仁杰坚决反太子李显前往突厥迎新,他的理由很简单:万一默啜可汗用心险恶,扣下太子然后打着他的旗号,搞灭周兴唐的阴谋,这就得不偿失了。

    狄仁杰一直没有说话,就是为了现在表明立场:无论如何坚决不能让李显前往突厥。

    对狄仁杰的意见,武则天深以为然。当年,李敬业叛乱,打的是李显的旗号,李贞叛乱打的也是李显的旗号,契丹李尽忠发动营州之乱,打的还是李显的旗号,可见李显还是很有号召力的。

    万一突厥真的扣下李显,以李显的名义进攻大周,可太有杀伤力了,这不是武则天想看到的。

    既然李显不能去,那派谁去呢?

    有的大臣提出,可以派相王李旦去突厥。

    忠于李唐的大臣一听便不干了,这哪能行。

    太平公主也急了,开什么玩笑,有李旦在她还可以与李显相抗衡,若李旦去了突厥,那她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太平公主的理由同样简单:自古未有大周亲王娶夷狄之女者,再说,派一个亲王去娶他的公主,突厥默啜未必会答应。最关键的是李旦也当过皇帝,若是默啜把李旦扣下,搞灭周兴唐的勾当,这杀伤力或许比李显的更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