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罢兵十年-第2/2页





    “就这么简单?”太后似乎有些不信。

    “这已经很不简单了!”卢小闲目光炯炯道,“赞普和太后也许可以同意做出罢兵十年的决定,但要让吐蕃所有人都遵守这个决定,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听了卢小闲的话,赞普和太后都不言语了。

    卢小闲说的是实情,此事真的没这么简单,这和吐蕃政权的建立方式有着莫大的关系。

    吐蕃自建国以来,就一直都没有很好解决王权和地方势力之间的关系。或者换句话说,地方势力集团权势过重,一直都是吐蕃王权的隐忧。即便强如松赞干布,也不得不在其任内用大量的时间巡游四方,处理国内各地的矛盾和政务,更不用说是年轻的赤德松赞了。

    吐蕃的地方势力不但拥有广袤的封地,可以世袭罔替,而且在封地上还有相对独立的私人武装。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贵族子弟掌握了吐蕃边境军队的指挥权。

    自从钦陵作了大论之后,在他连年征战的榜样作用下,吐蕃将领凭军功谋图朝中更重要的地位和通过战争掠夺为家族获得人口、财物资源,成了人人效仿可以通天的金光大道。

    在这种情形下,让吐蕃和大周罢兵十年,等于是断了那些吐蕃贵族将领的前程,这并不是靠赞普和太后的决定就能完全改变的。所以说,这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卢小闲叹了口气道:“大周皇帝登基时,虽然已年近七旬,但国家在她的治理下,依旧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可是,由于吐蕃和大唐战火不断,对国家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大周不得不在陇右河西一带大量驻扎兵力。尤其是凉州一带,粮食奇贵无比,一斛粟要数千钱。每到秋季大周边境都要大面积焚烧草原,以增加吐蕃骑兵补给压力的办法,来削弱吐蕃的进攻。大周皇帝的想法很简单,她想让治下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所以才希望吐蕃和大周罢兵,以求得两国和平相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