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3章 刘红军的打算-第2/3页





    刘红军是又气又急,气的是司徒阔和何保国这是明摆着给他使绊子,可是他又说不出什么话来,人家是脚踏实地的做实事,又不是东游西逛。急的是,中央已经有人在给他施加压力了,不只有对方一派的压力,就连扶持自己登上这个位置的人也隐隐有不满。而且两方说出来的话都大同小异,就是要他本着黔州的实际情况,将黔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到一个新的层次。

    话是差不多,可是意思却相反,这就是我们独特的说话艺术。对方一派的重点是他要本着黔州的实际情况,并且沿着这条路走,在这个基础上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是要他发挥好现有政策和产业的作用。而己方一派的重点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大胆的突破黔州的实际情况,不但要黔州的经济数据上一个档次,政治的抓牢也要上一个档次,而不是老老实实的萧规曹随。

    刘红军是老官场了,他当然很容易就听出话里的意思。他自己也在思考。刘红军觉得,双方虽然对他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见,但是自己只要做好一点,那就会将所有不满化解与无形。

    做好哪一点?当然是经济大踏步前进啊。这就是他为什么要求省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经济发展速度再增加一个点的原因。当前的大势就是这样的,只要经济发展够快,就算其他方面有点过激或者瑕疵,也无所谓,就像大家都在牺牲环境一样。没有几个人因为环境恶化而下课,相反的却有一大批人因为经济发展没有大的起色而上不去。

    对高科技企业刘红军懂一些,但是绝对不深入,这与他过去的工作经历有相当大的关系。在西山任职的时候,他除了大力推动能源(主要是煤炭)遍地开花的发展之外,就是重点打造房地产了。和科技企业不同,这两个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见效快,只要投入了,很快就能看到产出,而且,国内对能源的需求年年大增,对房地产的依赖也逐渐明朗。

    相应的,黔州其实也是资源大省,在煤炭资源,磷矿资源,铝矿资源等等储藏都是十分丰富的。以前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开采,一方面是受限于交通,交通太闭塞,开采了也运不出去,或者运费太贵,不划算。另一方面是技术因素,由于地质条件和地势条件的因素,开采的技术要求会高一些。

    现在这两个制约因素都不存在了,或者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就拿交通来说,现在省内的高速公路建设远远的走在全国的前列,通车里程以及路网情况已经大大改观。铁路方面,省里这两年也在集中精力突破瓶颈。在高速公路上省里不需要拿钱出来,就有更多结余去完善铁路路网,所以在中央的支持下,省里先后立项五条铁路,并且三条得到开工。今明两年还会立项和开工两条铁路。这样的话,省内与西北,华北,华东以及华南的大通道就全部打开了。

    至于技术,经过改革开放这么些年的积累,再加上省内的科研实力得到不小提升,有些方面已经完全攻克。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刘红军打算在这方面采取老办法,全面开花,大踏步前进。另外在房地产方面,黔州的步伐真的不大,尤其是省城,简直就是亦步亦趋,有大好的形势却不加利用。

    在刘红军看来,只要这两个方面全部打开了,起码省内的gdp随随便便增加个两千亿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他都认为,其带来的增速效果,不会比一个高新科技城差。

    话说回来,刘红军看到的,他前面的黄振华和谭长国看不到吗?当然不是,他们也看到了,只不过他们在陈康杰的影响下,基于环境保护的前提没有大规模放开矿产的乱采乱伐。只有技术条件和在环保投资上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他们才会适当放开。比如陈康杰和李爵士合作的煤化工项目,然而绝大多数国内企业,包括那些国企巨头暂时都拿不出那么多的资金来去攻克技术和环保投入,就算有些拿得出来,说实话,也没有几家会那么干。那等于是白白大规模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现在的发展氛围使得他们根本不会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