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目的到底是什么?-第2/3页





    或许是看到布莱特怀疑的神情,副总统乜了一眼神情凝重的kld,想了想,还是补充了两句,这事总归是要国务院去落实处理,要是不将她的情绪理顺,怕会造成麻烦。

    “在紧急的关头,long在不在场其实并不能作为我们考虑的主要因素,相比来说,保护我们的核心机密关系到国家利益,这是根本,也是我们做决策的首要出发点。坦率的说,就算知道long在大使馆,难道我们就放任了吗?那万一核心机密被转移了呢?我们又怎么办?心里坦然的资助敌对势力发展强大,从而反过来威胁我们的国家利益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副总统的态度就比中央情报局的局长要强硬。

    在美国历史上,似乎副总统总是扮演的强硬的角色。这也很好理解,强硬的态度往往更能获得民众的接受和欢迎,就算是出了决策失误,反正也是总统受到批评,谁叫他是一把手呢?

    而总统就不一样了,通常情况下会理性得多。原因就在于他要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还得在意历史评价,历史往往书写的是总统的“丰功伟绩”,极少会将副总统涉猎其中。政府作出的每一项行动和决策,几乎都是要他来承担责任,即便当时拍板的不是他本人,那也是他的下属,这就要求合众国总统不能因为逞一时之能拿国家利益儿戏。

    副总统虽然义正言辞,落脚点也正确。可是他的话里还是侧面体现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当时他们知道long就在那里,或许轰炸大使馆与此有着特别的联系。

    如果陈康杰没有重生,那此事与他八竿子都打不着,半毛钱关系都扯不上,没人知道他是哪根葱哪根蒜。

    即便是在刚成名的时候,这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也不是太把他放在眼里。可是洛杉矶暴乱的发生,就昭示了陈康杰的“危险性”,那次事故,他的凝聚力和破坏力就体现出来了,不但中华国重视,美国的小青年更加重视。那次事件,使得kld总统在国内的威望大大下降,这相当于是直接在他的脸上扇耳光。最终的结果是陈康杰毫发无损,kld他们反倒要为狼藉的结局“擦屁股”,心里要是不恨不憋闷,那是打死都不会有人相信的。

    实际上就算中央情报局局长和副总统这样解释,外人也搞不清楚他们是想摧毁被“敌人”获得的国家机密还是想报复陈康杰,反正没有档案记录下来。

    直到很多年以后,现在的副总统才在回忆录里面隐约提到,此次行动的目的,就是打着保护国家机密的旗号摧毁陈康杰本人。

    你中华国能搞我的东西,我怎么就不能通过报复保护我自己的东西呢?就算发生了个别重要人物的伤亡,那也是“无心之失”,只能算他的运气不太好,都不是有意为之嘛。

    要说想消灭陈康杰,可以采用暗杀的形式,凭借中情局的本事,应该是可以办到的。不过行为就不一样了,那是犯罪,没有谁会愿意背负那样的罪名。如果陈康杰是被暗杀身亡,他的名气那么大,要是一旦被披露或者调查出来是谁指使的,必然会千夫所指,要承受灾难性的后果。

    使用保护国家利益的名义就不一样了,如果真的达成目的,就算也会引起一些不满,可是也很难找到攻击的借口,总不能说坚定的保护国家核心机密是错误的吧?那不是卖国嘛。况且,这是集体行为,不是哪一个人为了私欲,要承担责任,那也是集体承担,大家都明白,集体承担责任的结果往往就是不用承担责任。

    另外,南国还是战区,军方发动的是战争行为,很容易将视线转移到某个飞行员和情报员的身上。

    就比如现在,美国采取的就是这种方式,他们咬定那是误炸,后续的理由比较“充分”一点了,北约总部和美方都说,他们其实轰炸的目标是南国的补给与采购局总部,由于使用了旧地图的缘故,误将炸弹投向了中华国驻南大使馆。

    稍微明眼一点的人都知道,“旧地图”一说,根本是无稽之谈。首先,身为世界最强大的情报机构,中情局不可能使用几年前的地图;其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华国,其大使馆位置的移动,中情局的记录不可能忽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