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中途临时采访-第2/3页





    陈康杰都沒想到学校会搞这一招。怔了一下。才接过那张邀请卡。简单了一眼。印刷很精美。言语很恭谦。落款是校长于伟民的签名。

    哂笑一下。陈康杰将邀请卡扔在一边。“一会记者來了。你先安排一下。我到里间先洗个澡。让精神好一点”。说完他就自己朝里间卧房走去。

    等陈康杰在里间随便冲洗了一下。卸去易容装束。换上一身阿玛尼新送來的灰白色休闲西服。來到客厅。客人已经到了。两位东方人。两位白人。其中有一位还是陈康杰的老朋友。

    见到史翠珊。陈康杰有点意外。“嗨。意少。不是说只有两家机构吗。怎么mbo的史翠珊小姐也來了。”。

    “long。你好。见到你很高兴。我跳槽了。现在为《纽约时报》服务”。史翠珊放佛沒到陈康杰脸上的异样表情。大大方方的站起來伸出手与他相握。

    史翠珊能够从地方新闻机构跳槽到《纽约时报》这种具有全美影响力甚至世界影响力的大报。除了有她个人的优秀因素有关。也与陈康杰有一些关联。如果她史翠珊不是最先得到采访陈康杰的机会。又后续爆料了不少陈康杰的独家新闻。《纽约时报》不会关注到她的存在。就因为他常常得到有关陈康杰的独家新闻。所以她才会被挖墙脚。

    只不过这一次对陈康杰的采访。与史翠珊沒有关系。完全陈康杰就不知道。纯粹是出于自己的特别需要才这么安排的。不过《纽约时报》不会这么想。他们一定是因为是史翠珊提出的申请。才得到了答复。否则之前他们的三次申请怎么都石沉大海。

    “哦。恭喜。恭喜。这位先生应该是你的助手吧。你好”。陈康杰与史翠珊握过手后。又与他旁边的一个白人男子问好。

    “long。你好。你比电视上到的还要帅。还要优雅”。史翠珊的助手也很会说话。大大方方的恭维陈康杰。

    史翠珊他们代表的是《纽约时报》的话。那另外两位就是visualf站派來的了。可以说五个人都很有渊源。史翠珊和陈康杰认识。而visualf站本身就是陈康杰自己的。这两位记者也是欧阳震华让vincent故意安排來的。所以大家相处起來会比较轻松。

    “各位。long的时间有限。所以。我再重申一遍。你们每一边提问的问題不要超过五个”。就在正式开始之前。负责安排的刘德意谨慎提醒道。

    对方将录音设备和录影照相设备打开。采访马上就开始了。

    前面的几个问題都还算中规中矩。主要是围绕《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以及陈康杰的上学和他下一阶段的工作规划发问。

    陈康杰在回答中。不绕弯子的预测这部悲剧爱情片的票房会在十亿美元以上。甚至更多。这个答案他是有底的。原來的这部电影就创下了亿美元的超好成绩。关于他的学习问題。陈康杰也不回避。再次重申自己是在黔州工商大学学习。至于为什么别人和记者找不到他。他只说是因为自己采用了一种秘密的学习方式。对于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陈康杰说会在暑假期间做新专辑。目前他正在对歌曲进行润色。为了增加噱头。他说这张专辑会尝试增加一些新语种的歌曲。记者问会有哪些语言的歌曲。陈康杰就卖弯子沒有正面回答了。

    接下來。visualf站的男记者就主动问到安排这次记者采访的关键点上來。

    “long。你本身也是一位华人。在华人世界里面具有特别的影响力。深受普遍的喜爱。那么不知道你有沒有关注到我们最近爆出的有关千岛之国华人遭到种族迫害的新闻。你对此又有什么感想。”。

    整个采访过程是用英文进行。因此史翠珊他们同样也是听得懂的。两人的耳朵也都竖了起來。他们也想知道陈康杰的法。如果陈康杰能够说出一些出人预料的话。那么他们的采访就更有价值了。

    虽然是在作弊。但是陈康杰依旧免不了真情流露。眼睛有些泛红。声音变得嘶哑了一些。

    “有关新闻。我到了。我很难过。也很悲伤……我们的文明即将进入新世纪。可是千岛之国却发生这等悲剧。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如果不是牵扯到了华人。我是不太方便评论他国内政的……这是一个种族主义的问題。也是一个人道人权的问題。更是一个公平正义的问題。这些华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作为当地公民。我相信他们大多数都深爱所在的国家。也为当地做出了卓越贡献。可是。他们却受到如此的对待和威胁。我对当地政府感到深深的失望。他们不但沒有保护好自己的国民。还纵容甚至参与到对一部分民族和国民的迫害当中。这样的独裁政府。我不知道他为了什么利益。也不知道他们与古代暴君有何区别。甚至说它类似于法西斯。也不为过。我对国际社会也表示失望。除了狮城政府之外。一向标榜正义的国际社会却沒有一个站出來说一句话。美国沒有。欧洲沒有。联合国也沒有。国际人权组织也沒有。甚至于我的祖国也沒有。真的是悲哀。很悲哀……是因为这些华人不牵扯到他们的利益需要吗。还是因为他们的文明意识淡薄了。民主人权意识消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