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超人带来的新问题-第2/3页





    其实陈康杰对谢又荣的年轻多多少少是有点点惊异的,只不过陈康杰的见识毕竟不一般,十几年后,他记得华中科技大学都有22岁的教授,再想到自己,陈康杰就释然了。

    “谢谢”,谢又荣还是觉得有些不习惯。

    “来,大家坐下聊吧,别那么站着了”,李超人他们是住在迎宾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是地主,陈康杰是客人,所以李超人担当起主人招呼大家坐下聊天。

    李超人他们是先去市里,落实了耳发坑口电厂的事情之后,才转道六只见陈康杰。谢又荣有两个身份,宏源投资集团的副总裁,以及耳发坑口电厂的投资方--方显实业公司的董事。

    “电厂的事情解决了?”,他们从市里来,陈康杰就先关心一下这个。

    “经过三天的协商,终于达成了协议,年底动工,有一个月的时间办理批文”,李超人简单的回答陈康杰的问题。

    其实也只需要这么回答就够了,对于陈康杰来说,他的消息来源是很广泛的,不管是何保国还是罗子荣,都会将进展告诉他,怎么说也是他介绍来的投资商。

    “那就很好嘛,速度很快”,陈康杰这句话好像是表扬李超人他们办事快,实则他要夸奖的是市区和区里的干部。

    要是按照重生前的速度,那没有一年半载,想都别想,光政府部门之间扯皮就会有几个月。

    “这还得多谢市里面梁书记,何市长的大力配合,批文的事情也是他们承诺由他们来办”,李超人规规矩矩的应道。

    现在的六水盘要办理批文会比原有的历史容易得多,这是多方面的因素,其一,作为经济改革试验区,不但很多产业允许外资涉及,办理批文也会有政策优势,其次就是老首长曾经到这里视察过,很关心这里的发展,所以很多部门都会给予特殊的优待。要不然,能三个月办完所有的批文就算是阿弥陀佛了。

    “这本来就是他们该干的事情,就像母鸡下蛋一样”,陈康杰说得太理所当然了。

    在陈康杰看来,政府就该为经济建设服务,尽可能的提供经济建设的便捷,而不是拖后腿。

    “呵呵,你的比喻很有意思”,李超人被陈康杰的比喻逗笑起来。

    “李先生这次不像上次那般轻车简从,是不是还打算有别的行动?”,李超人这次来的气势与上次完全不同,除了带得有大儿子,还有众多的专家和顾问,不像上次,就一个秘书,几个保镖。

    “还记得你上次给我提到的煤化工吗?”,李超人有意思的反问陈康杰。

    “当然记得,呵呵,我可没那么健忘”,陈康杰觉得李先生这是在开玩笑,自己那么小,不可能记性差到才相隔一个月就不记得。

    “他们就是我为此请来的专家,经过咨询,我才知道那玩意可没那么容易搞,既然是你给我的建议,所以就来和你探讨一下”,李超人这才道明来意。

    陈康杰侃侃而谈的气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让坐在一旁的谢又荣认可了,但是做一家大公司的顾问,可不是有气势就可以,他正等着看陈康杰会讨论出什么来,见识一下他的学识与智慧,可不要是个大忽悠才好。

    “但说无妨,我看看难在何处?”,陈康杰虽然提出发展煤化工的设想,可是他毕竟不是技术专家,也从未搞过这个行业,现在听说不容易,自己也来了兴趣。

    “薛先生,你来说吧!”,李超人没有自己说,而是将问题抛给了他的一个四十多岁的专家顾问。

    薛先生从身旁的皮包里面拿出一叠资料,清了清嗓子,正了正黑框眼镜,这才说到:“我代表我们技术团队说一下问题,发展煤化工,有几个问题是比较棘手的,第一就是设备,根据国外的经验,煤化工设备分为动、静两大类,其中,加氢反应器、气化炉、还原炉、换热器、盛运容器等压力容器和管道、阀门等属于静装备,泵、风机、压缩机、空分装备等属于动装备。气化炉是煤化工最为关键的装备,大部分煤化工项目都需要经历煤炭经气化炉转换为合成气这一环节。空分装备也是煤化工的关键装备之一,煤气化及煤液化均需使用大量的高纯度氧气,均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我们问过,别的设备从德国或者能采购到,但是气化炉和空分装备只有日本能提供,在我们的咨询当中,日本新日铁公司不愿意将这两样专业设备卖给在华投资的企业”,薛先生说完了这一段故意停顿了一下,他以为陈康杰会有什么问题提出来,结果确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