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再次写书-第2/3页





    陈康杰他们这些晚辈就负责担水,将小红色水桶交给老首长亲自浇灌下,这棵树重生之前陈康杰看到过,那时候已经长成大树了,来这里游玩的很多游客都喜欢在这棵很有纪念意义的树下留影,他对自己重生后能够参与这项活动十分的自豪。

    种完了树,所有人陪着心情愉悦的老首长散步。

    “我们走走就回去吧?”,考虑到老首长的年事已高,他的女儿建议道。

    “就要回去啦?真没自由”,老首长也有可爱的一面。

    “您也要自由?”,老首长的女儿俏皮的说道。

    。。。。。。

    接下来的几天,陈康杰他们都是在鹏城四处参观,老首长说了很多话,这些话都被记录下来,最后传遍大江南北,传遍世界。

    在参观完国贸大厦离开的时候,走廊上站满了想亲眼看一眼老人家的人。人,人,人,到处都是人啊!可是,尽管十分拥挤,但并不混乱。老人家一出现,人们就自动给他让出了一条路。

    看到老人家向大家招手,群情激动,大家又不断喊着:首长你好!首长你好!有的人哭着啊,哭着要上前握老人家的手。没有办法的警察只好手拉手连成人墙,让大家往后面站,别碰着老人家。可有个人哭着说:“我有今天是首长给的呀!你让我好好看他一眼吧!”。

    在参观一家高科技公司的时候,……老人家看着眼前这些年轻的博士、硕士和工程师们,沉思了片刻,公司负责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你认为站得住脚?”负责人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认为完全站得住脚。因为我们是用实践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老人家说:“就是靠你们来回答这个问题。”负责人接着回答:“我们过去的实践、现在的实践和未来的实践都会说明这个问题。”老人家说:“我相信是正确的。”

    “我要和大家拉一拉手。”临别时浓重川音里道出了无尽的亲切,老人家边说边伸出了手。

    顿时,人群沸腾了,在老人家面前齐刷刷伸出一排手臂。老人家慈祥地笑着,走过来,从前排转到后排和大家一一握手,老人家说:“我很高兴,我们有这么年轻的科技队伍。”

    陈康杰对一句话记忆力很深刻,“我们穷了几千年了,是时候了”。

    在参观民族村的时候,并没有采取戒严的方式,普通民众依然可以一同参观,他们只是被适当的阻隔开而已,老首长每走到一个地方,都能引来自发的夹道热烈欢迎,记住,是完全自发的。在民族村里面,他们看了一场民族表演,老首长一个劲的夸奖民族团结好。

    在鹏城小住几天之后,又乘船去了海珠,继续参观企业,每到一处,听说这些企业发展得都很不错,引进了资金和技术,产品也出口到世界各地,老首长十分高兴,对这些成绩极为赞赏,同时也批驳了目前国内的某种保守思想,“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针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主要思想障碍是‘怕西方的东西多了’”

    老首长还指出,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所以,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还要抓住机会,依靠科技和教育。

    老首长到了南方一天后,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毕竟太多的人亲眼见到了他。这几天粤东省涌进了很多境外记者,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了很多新闻在港澳报道,国内请示了三次打算播发新闻稿,最后都被老首长拒绝了,他遵循着自己来之前定下的规矩。

    陪同的这几天,陈康杰每天都处在亢奋和感动之中,老首长的伟大在于他看到了最朴素最朴实的真理,并且大胆的讲出来,每一个细节,都深深的打动陈康杰。每天夜里,陈康杰都会将他的所听,所见,所想一一详细记录下来,他打算出一本书,这是他第一次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想写一本书,他打算将这些故事传遍全世界,让所有人更了解这段历史,更了解这个国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