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对子-第2/2页





    二楼的中间有一把古筝,一个女子在默默抚琴……悠扬动听的琴音在二楼里面回荡……

    透过屏风,隐约可以见到,好多穿着光鲜亮丽的人坐在雅间,一边喝酒,一边听着琴音,好不逍遥……

    店小二把吃食很快送来,两人便在这雅间里面边吃边聊……

    等中间女子一曲弹奏完毕,就上来了一排女子,手里拿着一些笔墨纸砚,挨个送到雅间,放在中间桌子上,退了出来,其一主事女子身穿淡雅素服,与旁边这些女子浓妆艳抹不尽相同,站出来便道,

    “今天醉仙楼照例给大家送来助兴的节目,今个我们要出的是对子!希望大家也能踊跃参与,由我来出题,对上的客官会有丰厚的奖品!”

    ……

    “对对子!我可是人称外号“对穿肠”!”

    “不错,我喜欢!”

    “来吧,开始吧……”

    ……有好多雅间的客官等不及了,摩拳擦掌,要显示自己的才华了。(各位读者,你们可准备好了?)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桃符,就是现在的春联!以前是写,或者刻在一块桃木板上,因为据说桃木有辟邪的功效,那些“驱魔道长”手里的剑,一般是桃木剑。)

    对联发展到现在,有数字联,回文联,顶针联,隐字联,门联。数字联和门联我就不说了,一看就懂,我就说说这中间三个。

    顶针联亦称联珠对、联锦对,是指对联的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使相邻的两个分句,首尾相连,一气呵成。如“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顶针联,按顶针单位分为字顶针、词顶针等,按联中的顶针位置,可分为句中顶针、句间顶针和句句顶针。

    回文联,它是我国对联修辞奇葩中的一朵。用回文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举例:洞帘水挂水帘洞,山果花开花果山。(孙悟空和六耳在旁边看了表示很高兴,意思要拿回去贴。)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北京输油管油输京北。

    隐字联,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之一。在联中有意识地将某些字略掉,含蓄巧妙地表达某种意思,另一种则类似谜语,对联是谜面,所隐的字是谜底,这种联语称为「隐字联」。隐字联把联中的关键字隐去,把成语典故、古人名句、俚言俗语融入联中。“隐字联”既含而不露,又使人一目了然,在对联的众多形式中自成一格。

    相传北宋名相吕蒙正少年时家境贫寒,某年除夕,见家中一贫如洗,便写这样一副对联贴于大门两旁:二三四五;六七**。横批:南北。上下联故意缺“一”和“十”横批故意缺“东西”,谐“缺衣少食,没有东西”之意。此联立意奇巧,以含蓄诙谐的手法表现出作者的穷困酸楚之况。(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啊……我都折服了!)

    “好了,既然大家等不及了,我就先出一联,这个对子我要求表达意思要风马牛不相及,好了,来了上联是:“明天下雨”,请各位看官将自己的对子写在纸上,我会收集并向各位展示,评出第一。”这素衣女子说到。

    “这简单……”

    “第一题果然是简单,让我等没怎么读过书的人都会对……”

    瑶姬和杨天佑听见这女子所出题目,瑶姬是头一次看见这么有趣的事情,也希望自己能参加,忙拉住杨天佑的胳膊让他赶紧想,写出来……杨天佑摇摇头,没办法,只好参加,想也没想,拿起笔来便写……

    最近单位事情多,更新就一章了,没有存稿了!一阵二胡声响起,(我装作可怜的样子)给个推荐,求个票票吧……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