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为孝母 独闯恶魔岛,猛鬼现 刘基镇凶灵-第2/6页





    就这样,朱阿福一直坐到了天亮。

    因为今天要冒更大的风险下洞穴采燕窝,必须先补充好体力。

    朱阿福饱饱地吃了一顿干粮,喝了几口水,然后,把那些工具又绑到了后背上,找好了下去的位置,把绳索系在一块大岩石上,顺着绳索一点一点地向下滑落。

    到了与洞口平齐的位置,他用绳索系在腰上,把自己固定起来,在绳索的头上,系住那个船锚,然后,把船锚向洞口里抛,每抛一下,都要拉一拉绳索,试试船锚有没有挂牢固。

    就这样,一次一次地抛,船锚终于牢牢地勾住了一处地方,朱阿福把系在腰间的绳索解开,又往下滑落了一段距离,然后,顺着船锚的那段绳索一下一下地爬了上去,终于爬进了洞口。

    他坐在洞口的边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手掌也磨出了血,但是,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稍稍歇息了一会,朱阿福卸下了背上的工具,拿着长竹竿,点燃了一支火把,向洞穴里摸去。

    走了一段距离,在火把光亮的映照下,洞壁上真的发现了一个燕窝。朱阿福兴奋得不得了,他把火把插在脚下的岩石缝隙里,双手举着竹竿,一点一点地把那个燕窝铲了下来,捡起来一看,竟然还是上品的官燕。因为这里没人来采,所以,只要有燕窝,就必定是官燕。

    朱阿福小心翼翼地把燕窝放进了随身携带的布口袋里,拔出火把,拎着竹竿继续往里面搜索。

    越往里走,越觉得阴冷,甚至连汗毛孔都在嗖嗖地灌注着凉风,朱阿福不禁打了个寒战。

    隐约间,前面出现了一个方方正正的东西,“那是什么啊?”朱阿福心里嘀咕起来。

    走到近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口石棺材,上面落满了灰尘。

    “咦?这个地方,怎么会有棺材呢?”朱阿福觉得非常奇怪,他放下竹竿,用手拂拭去棺材上面的灰尘,发现棺材盖上刻着一些密密麻麻的小字,棺材头上贴着一道已经褪成了白色的黄纸符,由于年深日久,纸符的四周都已经翘了起来。

    “这是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朱阿福不识字,也没往心里去。

    其实,那些字详细地说明了这口石棺材的来历,和它的危险,警告遇到者,请远离此地。

    原来,这是大明朝洪武年间出的一桩怪事,那是朱元璋刚刚建立明朝的初期,在海南一个叫‘旺角’的临海渔村里,一个当地大户头人杨百万的父亲去世了,按照当时的习俗,有钱的人家,都要停尸七天,在这七天里,二十四小时有人看守,不能马虎。

    就在停尸第三天的晚上,守在灵前的杨百万的儿子,忽然听到棺材里传来‘梆!梆!梆!’敲击的声音,吓得他‘妈呀’一声,往后院就跑。

    众人都被惊醒了,一起壮着胆,来到了灵棚,谁也不敢往棺材前凑。这时,棺材里又传出来咳嗽的声音。

    死者的大女儿,推了一下杨百万:“老爹已经醒过来了,你怎么还不上前啊?”

    杨百万如梦方醒:“啊!对啊!老爹醒了!”说着话,一步窜到了棺材前,一把掀开了棺材盖,只见他爹正用手揉着眼睛,看了看杨百万,好像不认识似的,又转头左右看了看:“这是什么地方?我这是在哪啊?”

    杨百万激动地喊了一声:“爹呀!你醒了?”

    随后大伙围上来,七手八脚地把老爷子从棺材里抬了出来,直接抬到了后宅,前院的人,拆灵棚的拆灵棚,准备喜宴的准备喜宴,因为老爷子死而复活,这是可是大喜啊,要设宴席招待亲朋好友乡里乡亲。

    就这样,杨家又热闹了三天。

    杨老爷子虽然活过来了,但是,性格却完全变了,家里的人,他谁都不认识了,白天呼呼地睡大觉,一到晚上就来了精神,出去到村子外转悠,一转悠就是几个时辰,等到鸡叫的时候,他就又回到屋里,继续睡觉了。

    杨家人都觉得不对劲,请来了江湖郎中,和尚老道,给老头检查了一番,都没有查出什么毛病来,很正常。于是一致认为,老爷子魂游了一趟地府,造成了阴阳颠倒,等过了一段时间就应该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