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墙



    墙从何时开始有,我至今都还没弄清楚,或许元始时代的山洞壁就是墙的最早稚形吧,细究起来,墙应是在人们开始分居而随之出现,分居当然不能理解为现代的狭义,它应延伸为一个大的范畴,元始时代的群居当然也算是一种分居,全元始时期的人类分居。

    墙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同时也是艺术的饰品,现在的墙修建得实在夸张,超乎人们的想象。但在惊叹工程师的杰作之余,我们先放下这份内心的窃喜,静下心来,回到我们的主题。

    我在茶余饭后时,曾收集过一些关于墙的资料,其中有一份颇引起我的注意,原文我已经忘了,但内在的观点我却还记得清楚,有一点讲的是:墙是人类自私的见证物,墙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类的自私。到底是这样吗?其实也不尽然。

    元始时期的人类群居,躲进山洞,那时山洞壁应作为抵御的作用吧!抵御野兽、寒冷、天灾。继而到了部落群居,利益冲突的矛盾初显,部落之间常会发生争斗,人类的自私心也开始萌芽,这时人类已会搭建简单的近似于墙一类的防栏,材料常用的是木材,再往后,就到了现代词典里解释的墙了(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从上面可看出,墙的形状和修建用的材料改变了,当然,作用也会随之改变:由抵御进而演变为防御。

    “抵”与“防”的概念大家都很清楚,有着本质的区别,到了“防”这个时期,人类可谓费尽心机,把可能出现的事情提早用墙挡住,隔开来,从此以后,墙不单把我们的视线挡住,也把我们的心灵隔开来。

    历史的谱写以墙的崩塌和修建而演进,岁月的变迁,都在墙的印证下而轮回,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以墙而开端。不是吗?每一个政权的没落与消亡都赋予于武力战争,战争的制高点又以攻城破墙而告终,墙破了,想自由的人自由了,自私的人也满足了,但可悲的是,不久,墙又被修建起来,很多人又被围在当中。

    在《诗·郑风·将仲子》中有一名话:无逾我墙。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就认识到用墙把自己包围起来,这种悲剧的最大教训是到了清代的封建帝国,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把国家围了起来,困住了自己,抵挡了一切,所有的信息都排斥在外,以至于目光短浅,居傲自大,直到英法联军的炮火把城墙轰倒,人们才透过小小的缺口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原来外面的世界是如此地精彩,渐渐地,国锁不住了,人们的思想变得开阔起来,进行了改革开放。

    都市与农村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矗起了一栋栋的洋楼,这显赫的功绩标示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跟上来了,而精神生活呢?虽也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终逃不出墙的屏障。

    家作为人们一切的避风港,而家又是由墙组成,每当日落沉静的夜到来,人们开着炽白的电灯,燃着一根根的香烟,面对着雪白的墙壁,在闹钟的嘀嗒下让时间流失以赶走内心的空虚,人生的悲哀莫过于把自己困在小小有限的空间内,让时间无情的剥夺我们短暂的生命!

    文人不也是这样吗?在书本与知识的圈子内,不断地在挣扎着,编织着一张永远也无法完成的网,开始很小,在极度的努力之下不断扩大,但终不忍心割破它,也不曾逾越,在那一片小小的天地内或许并不孤独地呐喊着,于是迎来了百家争鸣的氛围,而文人内心的那一片孤独与哀愁又有谁曾彻底地解读。

    多坚实的墙在风雨的侵蚀下固然会倒,我们也曾渴望着墙倒的那一天,幻想着没有墙的生活,但我们内心为自己筑起的那一道墙,却不知何时能解脱。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