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渐逝,玉兔初升十三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唐三帝传》更多支持!

    白巾黑衣人首领似是极清楚这青年是谁,也似是极信服他的能力,便立时传令停下,又刻意哑了嗓音道:

    “吴王殿下果然英伟非凡,在下佩服。”

    青年正是闻得高阳报信的吴王李恪,闻得此言之后,便淡淡一笑道:

    “不敢当。不过想必……阁下也已然猜到,本王已知你身分了。”

    白巾黑衣人首领沉默,良久才道:

    “既然殊途同归,且有吴王亲护,想必这位贵客必可安好得入长安……那在下便也退下了……”

    吴王轻轻一笑道:

    “阁下这话却说得不对了……既然殊途同归,那自当是同护贵客入长安……却不知阁下意下如何?”

    一边说,一边眼色微一使,身边十二骑士,便悄无声息地掩到了白巾黑衣人众之后路上,竟似欲堵之。

    白巾黑衣人倒也不慌,轻轻一笑,哑声道:

    “吴王这话便不是了……要不要咱们这些愚夫拙儿相护,却还是得看那贵客的主意呢……”

    他这话方将说完,便闻得那紫燕马上客长声朗朗一笑,竟是一个极年青的声音。

    吴王与白巾黑衣人首领俱是一惊,待转首看时,那马上客已然取下帷帽,露出一张英俊而神气的脸庞来,笑道:

    “眼见这已然是近长安城了,要劳吴王与……这位阁下相护……德奖还是没这个胆子呀!哈哈……”

    吴王震惊地看着坐在马上的李德奖,尔后立刻便有所省悟,目光中,竟透出一丝不知是惊是喜的情绪来。

    而那白巾黑衣人,更是惊得连话儿也不会说了,只是瞪大了一双露在布巾外的眼睛,看着这个正对着他们微笑的年青人。

    片刻之后。

    东莱郡王李泰府上。

    一个小侍匆匆奔入内,将一封火漆密封之信,交与正绘图之青雀。

    青雀丢了笔,看过之后,便失声而笑。

    一旁伫立之近侍青河便道:

    “郡王,怎么了?”

    青雀含笑先摒退了那小侍,才道:

    “唉……这房相呀……还真当稚奴是那旧时孩儿呢!一心二心地竟想着护他周全……你说可笑不可笑?”

    青河立时便明白:

    “可是太子殿下出了什么事端?”

    青雀点头道:

    “武昭中毒,房相断定是舅舅所为。父皇急召稚奴,着他将老神仙送入宫中替武昭医治,房相因忧舅舅会误信了那女主武氏之谣言,便以当年是本王设下这局,才害得如今武昭落难之由,一路派他儿子去除掉那拦孙老神仙路的刺客,一路着本王必要设法破之……

    你说,这可笑不可笑?”

    青河却想了半日,才愧道:

    “青河愚蠢,却不知有何不妥之处?”

    “何不妥?大不妥!”

    青雀淡淡一笑,取下宫灯灯罩,将那纸条在烛火上引燃丢入火盆之中,看着烧成灰烬之后才道:

    “你想,此事既然房相知道了,那必然也就代表着,高阳知道了。高阳知道了,那就是吴王也知道了……

    你觉得,吴王会放任此事么?”

    青河恍然:

    “一来吴王对武才人颇有私慕之心,二来武才人对吴王有点拨之恩,再者当年杨淑妃之死,内外皆传是国舅爷所为,是以,吴王无论如何,都会设法从国舅爷手中保下武才人。”

    青雀摇头,点着他道:

    “你呀……前两句都是废话,唯有后面那一来,却是说得不差——对吴王来说,舅舅便是他的杀母仇人。

    再者当年父皇为平安立稚奴为太子,不让本王与诸王瞅出些端倪来,没少拿他吴王作幌子,只怕他到现在还一厢情愿地以为,若不是舅舅执意立稚奴为太子,那这大唐未来之主,便是他吴王恪……

    是故,他对舅舅,可是恨之入骨呐!

    己敌之敌,便是己友……

    这话儿,本王懂,吴王更懂。是故他定然会保下武昭的——却不与什么私慕之心,什么点拨之恩有关联。”

    青河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