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莫名寂寞-第2/3页





    庞籍已经习惯了。

    习惯只要这两人出现同一地方,他就会被一面看不见的、厚厚的墙隔开。

    隔在墙外。

    眼睁睁地,看着二人讨论自己完全听不懂的事物,忙着自己完全无法理解的什么“实验”、“推算”……那样兴致勃勃,那样眉飞色舞。

    他不是不失落的。

    可是,他委实融不进那个世界。

    那是个疯子的世界。

    如果他是阚靖云的话,看到乐松脸上鲜红的掌印,定要关心细问一番。

    如果他是乐松的话,眼见阚靖云车居劳顿、衣衫狼狈而来,定要劝他先行洗漱休息。

    但他们就这般不闻不问不管不顾,二话不说就开始”演算“。

    庞籍黯然叹息。

    是他不够疯狂,所以才与他们格格不入。

    ……

    ——“算好了么?”

    隔了半晌,就在庞籍都快要无聊得打瞌睡之际,乐松忽而问道。

    “峡州的还差一点儿。”

    “好!”

    乐松搁下毛笔,捧过手边的茶盏,仰头就喝,咕噜咕噜的把冷透的茶喝得见底。

    “好了!”阚靖云停笔说道。

    “峡州算得的是多少?”乐松问。

    阚靖云答说:“七万五千八百里。永州算得的是七万五千三百里,邵州的是七万五千九百里。”

    他又问:“你那边呢?”

    “晋州算得七万六千三百里,汾州的是七万四千九百里,辽国云内州七万六千六百里、白达旦部布纳州七万七千三百里,乌古敌烈部伊鲁沙郡七万五千五百里。”

    乐松流利地答道。

    “相差无几。”

    “嗯。”

    二人不约而同地点头。

    庞籍终于寻着了问话的空隙:“你们算的这些,是什么里程?”

    阚靖云闻声,转头看向他,讶然脱口道:“庞大人怎么也在此处?”

    他先前果然没有注意到庞籍。

    乐松说:“如此壮举,只有我们二人得知,岂非太过寂寥?我想让庞少保一同见证。”

    阚靖云怔了怔,然后爽朗一笑,颔首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又问:“‘地圆天方’的设想,你与他说了吗?”

    “说了。”

    “好,如此的话,便容易解释了。”

    说罢,阚靖云挑出一张写满算式的宣纸,向庞籍解释道:“在浔州有一口深井,闻说在夏至之日阳光可直射井底。”

    庞籍连忙接口道:“此事我亦曾听闻,深井之事闻名已久,吸引不少邻近的旅人前往观赏,更被当地县志记录,乃广南东路的奇景之一。”

    “唔,对!”

    阚靖云对他的有意卖弄浑然不觉,径自道:“我们推测这是因为太阳在夏至这日正好位于浔州的天顶之缘故。在别的地方从来没有听闻过这样的奇景,那即是说太阳在夏至日并非在其他地方的天顶。若果地面真是圆球状的话,那定必会有一个角度之差……”

    庞籍心中一凛,全然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但为了不在二人面前露怯,他佯装听懂,目不转睛注视着阚靖云的双眼,时而轻轻点头。

    阚靖云以为他听得懂,眸光顿时明亮,笑意盈盈,语速愈发快了起来:“在浔州正北方向的峡州树立一根木柱,统一在夏至正午之时丈量木柱阴影长度,如此,便可求得木柱和阳光射线之间的角度……”

    说着,他在笔架上取下三根毛笔,在书案上将其中两根平行而放,一根架在他们之上。

    “若果一条线穿过两条平行之线的话,其对角是相等的。我们在峡州观察到这一角度为圆周五十分三之一,那么同理,从峡州到圆心这一段,以及从浔州到圆心这一段,它们所形成扇形角度亦该是圆周的五十分三之一……”

    阚靖云指着宣纸上的一道算式,总结道:“这一角度对应的弧长,即从峡州到浔州的距离,亦应相当于圆球周长的五十三分之一。其后通过查阅各地县志,以及丈量步数,我们得知峡州到浔州的距离大约是一千四百三十里。那么圆球的周长只要将此此数乘以五十三即可,结果为七万五千八百里……”

    庞籍微微侧首,盯着那宣纸看,如同看着一页天书。阚靖云的声音萦绕他的耳内,却是半分都不曾听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