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直言杀贼(5更)



    0149、直言杀贼

    夜色宁静,月光幽柔。

    刘辩与马超站在营地的最高处。

    望向点燃火把,亮如白昼,夜色中仍旧修筑的坞堡。

    负责监工的士卒们,时不时的挥动鞭子,抽打在百姓的身上。

    起初,百姓对此敢怒不敢言,毕竟反抗则意味着被杀。

    如今,百姓们面对监工们的毒打,已然麻木,唯有机械般的劳作。

    “董贼无道,当真可恨!”刘辩怒道。

    “董卓确实可恨!但……”马超扭头看向身边的刘辩,“更可恨的是汉室,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刘辩不懂马超的话中之意,是以扭头看向对方。

    马超看出他的不解,继而转头,继续看向夜色中修建的坞堡

    马超道:“别以为我来自边陲,就看不开这些事,实际汉室腐朽的根源,自桓帝时期便开始了。

    桓帝之所以重视宦官,是因为他在宦官的帮助下亲政。

    宦官身体残缺,却对钱财异常热情。

    因此,他们骑在众人的头上作威作福,导致儒家的士大夫们,开始与之不死不休的斗争。

    最终,即使争端被桓帝平息,宦官们多半被杀,却引发党锢之狱。”

    对于党锢之狱,刘辩知道的很详细。

    杨秉死后,李膺和陈蕃成了儒家士大夫的领袖,继续弹劾宦官。

    由于桓帝是在宦官的帮助下,坐上的帝位,于是桓帝不想当一个忘恩负义之人。

    故而,将李膺等人抓起来下狱,严刑拷打。

    然并卵。

    李膺是儒家领袖,朝中多数儒家官员纷纷上演“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码,将桓帝折腾的够呛。

    桓帝无奈,释放李膺,并命他做司隶校尉。

    但,出狱之后的李膺,并没有改掉弹劾宦官的毛病,只要抓-住一点把柄,就上奏弹劾。

    最先中枪的便是张让(十常侍)的弟弟张朔,因贪婪残暴,杀害孕妇,被李膺抓紧大牢,做过笔录之后,就地正法。

    张让找到桓帝哭诉,结果桓帝也拿李膺没办法,并让宦官们老实一点。

    不久后,宦官们虽然惧怕李膺,反而上奏说尽其坏话,使得桓帝意识到李膺对他产生的威胁。

    原因是,桓帝下令大赦天下,李膺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杀了一个叫张成的人,此人与宦官关系极好。

    桓帝怒了,下令逮捕儒家党人,不管有罪没罪,直接抓起来,扔进监狱,进行劳动改造。

    最后,还是皇后窦妙的老爹窦武,跑到皇上面前去帮李膺说了句话。

    桓帝不想把事情做绝,只想打压一下,别老是跟宦官死磕,给自己添麻烦。

    虽然儒家党人被释放,但仕途算是没希望了。

    事件过后,宦官的地位得到提升,他们不好色,就喜欢钱,这就导致了从上到下大规模的贪污。

    不久之后,羌胡开始滋扰边疆,朝廷准备派兵镇压,却没有钱。

    问题来了,国库空虚,桓帝该怎么办呢?

    公元161年,汉桓帝下令:倒卖官爵。

    比如——

    各种爵位关内侯等。

    各种官职如虎贲郎、羽林郎、缇骑营士和五大夫等。

    一律都明码标价,谁出得起钱,给谁当官。

    虽然官职价格不菲,但买官之人却认为非常值得。

    毕竟,回到地方,在百姓身上狠狠的搜刮一遍。

    百姓贫苦?

    饭都吃不上?

    别闹!

    就算是蚊子腿,也得榨出二两油!

    于是,百姓因为官员的搜刮,开始出现抢粮食事件,逐渐引发农民起义,也就是黄巾军。

    桓帝死后,灵帝时期的黄巾之乱彻底爆发。

    再之后,就是十常侍之乱,何进被杀,董卓入京,废刘辩立刘协,扰乱朝纲。

    ……

    经过马超的一番提示,刘辩也认为,根源确实出在帝王身上。

    “按照孟起所言,眼下的汉室可还有救?”刘辩问。

    “救?汉室如此腐朽不堪,你还指望他什么?”马超反问。

    刘辩闻言,转头看向远处闪动的火把光亮,嘴上喃喃道:“话虽如此,但,挽汉祚于将倾,是我、是你、是所有汉室子民的责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