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城墙钟声



这晚,已到夜静更深之时。

西院之内,杨攸宁已然与袁嬷嬷和渡儿换上普通百姓的粗布衣衫,耐心地候在正屋,只等着有人过来,送她们出城。

袁嬷嬷神色焦灼,搓着手不停地在屋里走来走去,渡儿则一直站在窗前,目不转睛地瞧着外面动静,后背挺得稍显僵直,显然极为紧张。

唯有杨攸宁似乎还算镇定,坐在正屋一把高背椅上,半垂眼帘,像一直在打量自个儿脚上的绣花鞋。

面上虽平平淡淡,只杨攸宁脑子里头,已然将方才宫中突然赐婚之事,思忖了半天。

杨攸宁百思不得其解,白日里官家还声称,要将自个儿赐给李莫,怎得天一黑就变了卦,转而下了此等匪夷所思的旨意。

好在马上便要离开,杨攸宁自然不会在乎那什么圣命,更何况官家昏庸无道,害了翁翁和舅兄性命,杨攸宁心中,早失了敬畏之心,抗命便抗命吧,反正杨攸宁如今只盼着赶紧离开,日后海阔天空,与李莫共度余生。

然而……

杨攸宁抬起头来,月上柳梢,子时已过,却为何……外头竟像是风平浪静?

“四娘,这赐婚……”袁嬷嬷欲言又止。

杨攸宁明白袁嬷嬷的想法,出言安慰道:“今晚逃出荥阳城,便已然与谋逆无异,何在乎什么圣旨,所谓赐婚……在我心里,不作数的。”

袁嬷嬷显是认真想想,果然不再问,却依旧在屋中踱步,眉心拧得死紧。

一直站在窗前的渡儿,突然抬脚出屋了。

杨攸宁诧异地站起,似乎外面有什么响动。

还没等杨攸宁同袁嬷嬷走到屋外,便已能听清赵管家的喊声:“走水了,走水了!”。

没一会,渡儿冲回来,指着北面道:“四娘,赵管家说,皇宫那头走水了!”

杨攸宁一惊,放开袁嬷嬷向外跑去,甫一到院中,杨攸宁背过身去瞧,原来正北面皇宫方向,已是火光冲天。

杨攸宁立马便猜出,李莫带人动手了,不过虽早料到会有动静,杨攸宁却未想到,竟会是如此声势。

“管家,可知为何会走水?”跟赵管家后头出来的袁嬷嬷,惊讶地问道。

赵管家摇头:“谁会晓得会出此事,如今也打听不到什么,不过……”

瞧瞧左右,赵管家放低声道:“许是秦王带人进宫救人,索性放了把火……”

杨攸宁在旁边听着,多少觉得有些道理,却不免添了一层担忧,此时宫中想来该要乱了,不知里头两位,是否已被救出来。

“四娘,时辰已到,请随在下等出发!”院门一响,几个寻常百姓打扮的人进来,那便是李莫安排送杨攸宁几个出城的手下。

赵管家见状,在一旁催道:“是呀,你们赶紧走,这会儿都在刚出事,不如趁乱赶紧走,皇宫走水,可是天大之事,说不得后头还要封城,你们若再拖延,说不得想走都走不成了。”

袁嬷嬷醒悟过来,带着渡儿回屋取过包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绛河清浅袱,旋即出来,拉上杨攸宁便要走。

杨攸宁又望一眼皇宫,略有犹豫。

一个领头的似乎看出杨攸宁想法,道:“四娘且放心,在下得着信,那头诸事顺利。”

听得此言,杨攸宁稍松一口气,朝对方一点头,终于与众人一块往外走去。

府外早已备上马车,杨攸宁同袁嬷嬷、渡儿紧着上去,有车夫坐到前头,而离这马车不远处,另有几人不远不近地跟着保护,众人一路往城门方向而去。

待出了中城,便来至荥阳城御街。

此时御街道路两旁竟站了不少人,个个面朝向皇宫那处,三五成群围在一块,低头议论着什么。

因着人多,马车便有些跑不起来,少不得外头一些言语,竟是传进车中几人的耳朵里。

“好端端的,宫中如何着起火来?”

“少不得天灾**,我说,还未到风干雾燥时节,这火来得蹊跷。”

“大势不妙,便要出事了。”有人故作高深地道。

“此话怎讲?”

“城外赵王兵围荥阳多时,会不会是赵王已然悄悄攻进城来,方才走水之前,我刚从城外回来,可是瞧得清楚,城中有兵马一路往外跑,说不得今晚……真要打起来。”

“不会吧,竟是未有一点动静!”

“说不得,早有李延的人潜进宫来,瞧着吧,明日天亮便可见分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