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惊弓之鸟



“圣人体意,奴家铭记在心。”杨攸宁赶紧回道,心下却觉得,那卢娘子并非什么精明之人,前几日人家还来了大长公主府,携着几个话本,居然只为向杨攸宁请教笔法,两人说得颇为投机。

“还有你呀,自个儿也得多长进些,”圣人这时叹了一声:“若当初我是你这般柔弱的性子,如今恐怕已然尸骨无存,便是这会子,我还觉得自己到底不够狠,才至惹出那么多后患。”

说到此处,圣人拍了拍圈椅扶手:“走吧,阿敷扶我去暖阁,病了好些时日,总该做些正事,直是费不完的心!”

杨攸宁应声上前,便要去扶圣人。

却不想圣人刚起了一半,双腿突然一软,眼见着便要垒头倒在地上。

杨攸宁惊得不行,立时从前头将人抱住,后面跑过来几名宫人,折腾好一时,才将圣人扶回到床上。

正在这时,蒋顺娘从外头进来,后头跟着一名奉药的宫人。

见众人神色慌乱,蒋顺娘知道不妙,忙到近前,而这会子,圣人已然又睡倒了。

“圣人眩晕之症未好,如何轻易动弹,你等如何不小心些?”蒋顺娘冲着旁边侍候的宫人们骂过几句,拿过帕子,替圣人擦过额前虚汗,得了允准,才将人轻轻扶坐起来,取过药,亲自递到圣人唇边。

杨攸宁知道,圣人如今就靠着每日服用参汤,才得缓解一些,可如此下去,终究不是办法。

待得圣人用完参汤,又卧倒歇下了,杨攸宁随着蒋顺娘走到外头,不免将她拉到一边,道:“蒋内人,不如……还是让陈太医过来瞧一瞧吧?”

“四娘美意,自然是好的,只陈子良到底是那一头的,”蒋顺娘叹道:“如今前朝形势不太妙,福王声名日胜,张宰执遇了不少掣肘,此等关键之时,咱们这儿但有一处疏漏,也能成人家把柄。”

“陈太医不过是大夫,并不参与政事的。”杨攸宁紧着解释,只觉得这会儿人都病成这样,哪还管什么政见之争。

“四娘莫要忘了,他可是福王妃的亲侄儿,”蒋顺娘摇摇头:“这话四娘同我说便是,莫与他人再提及,传将出去,圣人能知你孝顺之意,教张宰执听着,说不定会对大长公主府生出疑惑之心,到底于你们不好。”

知道蒋顺娘是好意,杨攸宁自然没有再说,倒是心内颇有些感叹,看来还是张琢从中作梗,难怪连大长公主都说他板直,在杨攸宁觉着,其实是张琢小心太过。

未想说曹操,曹操到,便在这时,张琢从外头走进来,瞧身上穿着方心曲领的紫色官袍,头戴硬翅幞头,显见是刚下朝。

少不得杨攸宁同蒋顺娘两个一块上前见礼。

此时张琢神色阴沉得很,冲二人“嗯”了一声,便开口问道:“圣人今日可好些了?”

蒋顺娘忙回道:“回张大人,原本已然好一些,不过方才又晕过去,这会子用过参汤,圣人才歇着。”

正说着话,倒是寝殿之内传来圣人声音:“可是大哥过来了?”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绛河清浅蒋顺娘往寝殿那头瞧瞧,冲张琢福了福身,便折进去了。

这一下,倒只剩杨攸宁跟张琢站在一处。

张琢似乎思忖了一下,看向杨攸宁:“四娘不日便要嫁进赵王府,赵王……还有些心思不定,做事未免冲动任性,四娘当要在一旁督促着些。”

既是长辈吩咐,杨攸宁自是低头回道:“是。”

张琢叹了一声,话语间带着些推心置腹之意:“如今福王那头,似乎有意捧出齐王,赵王虽为嫡子,不过在政事上到底尚未可圈点之处,若想拔得头筹,除了力求上进之外,还当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尤其是,莫叫人抓到错处。”

“奴家知道了。”杨攸宁少不得应了一声,心下了然,想来储君之事,已然上了朝中议程,再与党派之争交集,此后少不得风波不断,张琢亦是担心李延。

蒋顺娘这时出来,到了张琢跟前,道:“大人,圣人一会便到暖阁,请大人先进去稍坐。”

张琢拧着眉头点点头,背手跟着蒋顺娘往暖阁走去。

没过多时,一脸病容的圣人便被众人簇拥着进了暖阁,再然后,进到暖阁侍候的宫人同侍人们纷纷被遣出来,想来里头这会子除了蒋顺娘,便只有圣人与张琢兄妹二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