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上上之签



“你也知道的,咱家惹来这祸事,起头便是因那副《寿山觅仙踪》,杨如晦可不就为了一幅古画,便使出狠毒手段害人,”欢娘坐得离杨攸宁近了些:“我郎君可说了,《寿山觅仙踪》抵得上阿公半条命,可如今吧,阿公倒只字不提那画之事,你猜为何?”

杨攸宁早已知晓,李莫同舒先生说过实情,《寿山觅仙踪》已然到了官家御案之上,只怕再也无取回之理,舒先生亦是莫可奈何。

“秦王那趟去救回阿公和郎君,归来路上,到底揭了端底,原来杨如晦竟是为了用《寿山觅仙踪》奉承官家,才做出此等不义之事,”欢娘说到此处,骂了句:“哪有这种当官之人,简直就是无赖宵小。”

杨攸宁也是摇头,只觉得替舒先生无奈。

欢娘眼睛眨眨,这会子倒是笑起来:“再往下听,阿敷定会觉得奇怪,秦王居然跟阿公道歉,说是官家多年痴迷于沈山人之作,身为人子,他不得不为长者讳,只请阿公割爱,秦王还给了承诺,他年若得机会,定会将《寿山觅仙踪》完璧归赵。”

杨攸宁不免吃惊,未想到李莫竟然许下日后归还《寿山觅仙踪》的承诺,君子一言,重若千金,尤其李莫这等最重道义之人,杨攸宁知道,他绝非是信口说来。

“阿公如今对秦王不但感激,甚而敬重有加,说这一位品性高洁,乃堂堂男儿,瞧在秦王面上,权当将《寿山觅仙踪》借了出去。”欢娘笑道。

杨攸宁也被逗笑,舒先生爱那些收藏如命,这一会还真是大方了一回。

“还有呢,秦王当着阿公的面,誓言必要将杨如晦绳之以法,借此昌明法度,以安百姓之心,否则,他这秦王不当也罢,我郎君说,这杨如晦在朝中为官多年,几起几落,人皆称其为‘不死之身’,不过而今有秦王在,今次怕是他逃不过了。”

听到此处,杨攸宁不禁暗自感叹,李莫诛杀杨如晦之决心,想来已是万夫莫挡。

说来杨如晦多行不义,罪有应得,杨攸宁亦盼着能报爹娘之仇,这回听得说李莫誓言要将恶人绳之以法,杨攸宁心下亦有些激动。

又说了一会话,安儿的乳母过来,只道舒平不胜酒力,舒夫人担心他有伤在身,已然命人扶舒平回房。

既然男主人要回来,杨攸宁少不得起身同欢娘告辞,抬步出了西屋。

迎面,杨攸宁果然见舒平坐在一把竹椅上,由几名家院给抬着回来,想是这会子还挺不情愿离席,舒平口中一个劲地嚷嚷:“王爷、临安,在下还能喝,今日喜庆之日,当要不醉不归!”

杨攸宁闪到一旁,打量着舒平从眼前经过,不由笑了。

舒先生曾感叹过,膝下这独子舒平是个平庸的书呆子,别的本事未承继,倒得了自个儿好酒的真传,好在人还算忠厚孝顺,做父母的无甚期许,只盼他日后平安就好。

其实有时候,杨攸宁会觉得李延与舒平多少有几分相似,打小皆得着娇宠,为人也还本分,只胸中并无多大志向,唯求随遇而安。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绛河清浅便拿圣人来说,虽每每瞧见李延,便会板起面孔斥责一番,只对这独子近乎纵容,不忍逼着他上进,一心只想着为李延披荆斩棘,开出一条康庄大道。

圣人……到底不过是位溺爱儿子的母亲。

不知为何,杨攸宁就这么想起了圣人与李延,或是河中府的事已了,她知道,又该回荥阳城过以前的日子,待得三个月后,她便得嫁入赵王府,从此相夫教子,或真如自个儿所愿,平静无波地过完这一辈子。

只似乎,杨攸宁心中,隐隐又有些不甘……

不知不觉,杨攸宁走到离正厅不远处。

此时厅内酒宴正酣,屋中猜拳行令之声不绝于耳,好像还听到舒夫人在劝舒先生:“郎君,再喝下去,你莫非打算直接睡上个三天三夜?”

人声之中,杨攸宁甚至还听到了李莫在笑着告饶:“各位,小王不胜酒力……”

杨攸宁停住脚步,愣了好一时,心里不知为何,生出了烦躁。

往四周望了望,杨攸宁索性提起裙裾,往后院而去。

这会子,她得寻个清静的地方,平复心中升腾起的万般滋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