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末将于禁愿为主公赴汤蹈火-第2/3页





        于禁投降后很受朱温器重,所以并不在屠杀的范围当中,可他却不能看着曾经手下的兄弟们引颈待戮。

        于是于禁鼓动济北汉军奋起反抗,但奈何敌众我寡,再加上朱温事先有所察觉,所有于禁最终兵变失败,只能领少数残部入山为寇。

        “我济北上万大好儿郎,没有战死在沙场,却因卢标那个叛徒而死于黄巾的屠刀之下,我恨啊。”

        听到这秦昊也终于明白,于禁本身对汉室并无多少忠义,可为何不愿归顺黄巾的原因了。

        果然是自古屠杀招仇恨。

        “文则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活下来的人还得往前看。不知文则可愿加入我雁门军,和我一起共同对抗黄巾?秦昊愿拜文则为校尉。”

        好感度既然已经刷的差不多了,秦昊自然是直奔主题,开始直接招揽于禁了。

        别看秦昊只抛出个校尉,需知于禁原本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尉,秦昊以校尉之职相邀,这相当于官升两级呢。

        于禁并没有多想,他既主动引兵来救援,自然是有归顺之心,况且秦昊还以校尉相邀,所以他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于禁单膝跪下,抱拳,沉声道:“末将于禁,愿为主公赴汤蹈火。”

        秦昊闻言大喜,连忙将于禁夫妻,笑道:“今得文则,我又得一员大将矣。”

        对于于禁,秦昊的重视程度并不亚于许褚。

        在武力方面于禁确实差许褚很多,但于禁却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

        于禁的真正厉害之处并不在于征伐沙场,而在于他的治军严明。

        于禁在整肃军队方面非常严厉,军风正直,从不罔顾军法,一切均严格按照军法行事,信服于人。

        在他的军营中,人情一概免谈,在军法面前人人平等,没有权贵,也没有低劣之分。

        昌豨与于禁曾经是旧交,但昌豨反叛曹操后,于禁作为主帅征讨昌豨,并将其活捉,有人前来劝说于禁应该将昌豨交予曹操亲自处理。

        军法明令,此种归降又再次叛逃之人,应就地处置。

        于是于禁含着泪将昌豨斩首,严守军法,其治军之严明,在五子良将中也可做表率。

        由此也可看出,在于禁的部队,曹操的征战思想,得到了彻底的贯彻和执行。

        于禁尤其善于训练军队和守城,在官渡之战中于禁坚守阵营,抵抗住袁绍的一波又一波的攻势,在防守的同时寻找合适时机主动进攻,给袁绍军造成了严重损失。

        也正是由于于禁成功牵制了袁绍大部队兵力,这才为曹操的兵力部署提供了充裕的时间,才有了后来官渡之战的大胜。

        于禁随曹操征战沙场,大大小小战役不下百十来场,一生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和张辽徐晃张颌乐进四人,同为五子良将之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