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会面-第2/3页





    万历十七年时,高第考中了进士,似乎就是从那之后大明开始走下坡了。

    时至今日,高第已经感觉自己并不是身在大明,眼前的这些朝官也并非是自己的同僚了。

    “高大人请。”

    一个小火者走过来,伸手肃了一下,请高第往内里去。

    众官这才知道眼前这似乎‘精’力不济有些耳背,不参加众人话语讨论的老头儿就是新上任的辽东经略,这才都忙不迭的站起身来,向高第拱手问笔趣阁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有些话,还是不要轻易说出口。”高第看向一个刚刚嚷着要拜许显纯为干爹的兵备道,微笑着道:“还是要稍留一些体面。”

    兵备道一脸的不以为然,草率的拱手敷衍道:“是,下官多谢大司马教诲。”

    高第一叹,随人走进去拜见魏忠贤。

    书房之中,魏忠贤穿着大红蟒服等着,太监似乎最钟爱此服,象在京武职官喜欢穿麒麟补服一样,太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身大红蟒服。

    “见过厂公。”

    高第走上前去,躬身拜揖行礼,并没有跪下。

    近来‘侍’郎一级的文官见魏忠贤已经都是跪拜行礼了,一些勋戚和武官见了魏忠贤都是跪拜行礼,文官之中‘侍’郎以下也全部是跪礼,只有‘侍’郎以上还算是保持着文官的尊严。

    “高大人请坐。”魏忠贤轻轻瞟了高第一眼,感觉这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老资历的文官官僚,自以为是,有一些自尊和傲气,但由于经历了太多,已过‘花’甲之年,行事有较多的顾虑,不需费太大力气就能压住此人。

    “高大人临行之前,咱请老大人过来,主要还是想听听老大人上任之后,如何处理辽东诸军务之事?”

    高第坦然言道:“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论,孙阁部在辽西数年,虏情尚算安稳,为稳妥计,下官打算萧规曹随,不做大的改动。”

    魏忠贤慢吞吞的道:“总要有所更张才是。不瞒高大人说,咱对辽西的局面还是相当不满意的。”

    “请公公直言。”

    “你看,辽西用银最多时是近五百万一年,经过这一年多来的裁减,调走了数万客兵,减轻了不少军饷转运的压力,就算如此也还是有一年三百多万的开销,朝廷前两年岁入不过八百万银,辽西一地就用了五百万。现在一年说是有千万了,辽西还是要拿去近一半,加上九边用银,朝廷百官俸禄开销,宫中用度,军饷开销如此浩大,宁无忧乎?”

    魏忠贤居然拽了句文,深知其底细不过识得几个字的高第也是暗觉笔趣阁女总裁的全能兵王笑。

    “还请公公示下。”高第虽心鄙其人,但知道辽西战守大计还是眼前这太监可一言而决,自己并非其‘门’徒,并非事事要听从其意见,然而从现实角度考虑,还是听听魏忠贤怎么说是笔趣阁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高大人可知王在晋之说?”

    “公公是说建立重关,弃守锦州右屯前屯宁远,只守山海重关,充实蓟镇之法?”

    “是!”魏忠贤声调增高,显得有些尖利,这时他才显示出自己象阉人的一面,否则其相貌堂堂,下巴趣青,似有胡须,加上身形高大,踞坐于上,象极了位极人臣的阁部大臣,而不是提督东厂太监。

    “此法下官也曾听闻过,并有所考虑。”高第言道:“若论节省军饷军需,则此法最笔趣阁女总裁的全能兵王,只需劲兵守备重关,关外数百里地方无需修城建堡,也无需转运大军粮饷,一年最少能省二百万军资,节省之财赋可以充实蓟镇……老实说,下官是赞同王在晋所说。”

    “现在可行得否?”

    “现在行不得了。”高第道:“孙阁部这三年来用银千万,修城八,堡六十多,复地二百多里,收拢辽民数十万人,垦地数十万亩,练兵十余万,以宁远和锦州为两大防御核心,山海关成为内镇关‘门’,以觉华岛为储粮地,数十万石粮和大量白银物资放在岛上,大船数百小船两千余艘……下官的意思是朝廷已经付出这么多,军民百姓亦习惯朝廷收复辽土的做法,如果此时倡言放弃,不说天下百姓‘骚’然,便是朝官也绝大多数不会赞同,皇上也定然会大为不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